給baby初添輔食應由稀到稠
孕媽遭遇奶水不足,一般情況下就會選擇添加輔食,那么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呢?其實,寶寶添加輔食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嬰兒可以從吃糊狀、細軟的食品開始,最后逐步適應接近成人的固體食物。下面就來看寶寶添加輔食的四個原則吧。
1、添加的品種——由一種到多種
初添輔食,務必一次只添一種,切不可貪多;每增加一種新的食物時,都應當有三四天到一周的適應期,看看第一次試吃后以及逐漸加量后,寶貝是否會有不適反應,如發燒、嘔吐、腹瀉、起皮疹喘氣困難、食后哭鬧明顯且難安撫等。確定沒有任何問題后,才能添加新輔食。
2、添加的食量——由少到多
初試某種新食物時,最好由一勺尖那么少的量開始,觀察寶貝是否出現不舒服的反應,然后才能慢慢加量。比如添加蛋黃時,先從1/4個甚至更少量的蛋黃開始,如果寶貝能耐受,1/4的量保持幾天后再增加到1/3的量,然后逐步加量到1/2、3/4,直至整個蛋黃。
3、添加的濃度——由稀到稠
最初可用母乳、配方奶、米湯或水將米粉調成很稀的稀糊來喂寶貝,確認寶貝能夠順利吞咽、不吐不嘔、不嗆不噎后,再由含水分多的流質或半流質漸漸過渡到泥糊狀食物。
4、食物的質地——由細到粗
千萬不要在輔食添加的初期階段嘗試米粥或肉末,無論是寶貝的喉嚨還是小肚子,都不能耐受這些顆粒粗大的食物,還會讓因吞咽困難而對輔食產生恐懼心理。正確的順序應當是湯汁-稀泥-稠泥-糜狀-碎末-稍大的軟顆粒-稍硬的顆粒狀-塊狀等。比如從添了奶或湯汁的土豆泥、到純土豆泥、到碎爛的小土豆塊的過渡。
育兒小編提醒您:添加輔食時,還應看嬰兒是否有要吃輔食的要求,而不是看幾個月該添加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