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也要分期做
從結束到身體的各項器官機能完全恢復,一般需要6-8周的時間,這段時期叫產褥期,俗稱。這段時期,新媽媽的護理工作可不是從頭到尾都一樣的,分期護理能讓新媽媽更快恢復。
分娩當天媽咪狀況:
在臍下2-3橫指處,重1000g;子宮頸呈現松弛、充血、水腫狀態;在24小時內,腹部會有抽痛;在剛生產后有冷、餓、口渴的現象;在產后即開始充盈,變硬,觸之有硬結,隨之有乳汁分泌。
護理要點:
要保持居住環境安靜,新媽媽要抓緊時間休息;這個時候可在床進行,喝水可用吸管;的媽媽應臥床排尿排便;惡露處理及消毒也要由護士、助產士幫助進行。
在寶寶出生30分鐘內,最好能進行母乳喂養,這樣有利于促進乳汁的分泌;媽媽應在產后2小時開始小便,若無排便意識,可用于腹部熱敷,切不可因傷口疼痛而拒絕入廁。
關注重點:關注情況;保證充足的睡眠。
產后1-2天媽咪狀況:
子宮高度平臍,以后每日下降1-2cm;體溫在37℃左右;惡露呈血黏液狀,量多。
護理要點:
新媽媽可躺著進行乳房,并給寶寶按需哺乳;順產的媽媽可自己洗臉、坐起吃飯、步行上廁所、處理惡露;產后出汗量增加,要經常擦洗身體,并保持內衣干燥。產后一兩天如果感到排尿有點困難,經醫生許可后,可開始做輕微產褥操。
關注重點:凡事不勉強自己;12小時內沒有排尿的要進行導尿。
產后3-4天媽咪狀況:
子宮底降至臍與恥骨的中間部位;胸部會有腫脹現象;惡露顏色變為褐色,量開始減少;會陰縫合處仍有痛感;腹部明顯松弛;妊娠紋顏色變淡;會大量出汗,尤其為夜汗潮;有時候會感覺發冷。
護理要點:
新媽媽在進食及哺乳時,應采取正確坐姿;為防止的發生,如果寶寶喝不完媽媽的奶水,要吸出乳房內剩余乳汁,并經常按摩乳房。
順產的媽媽如果需要會陰拆線的話,一般在產后4-5天進行;拆線后如果發生便秘,切勿用勁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