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月子需防進補誤區
順利生產,母子平安,一家人皆大歡喜。按中國人的傳統,坐月子期間往往要大補的。但是一味的補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產后大補所帶來的問題以及誤區。
產后便秘是不少新媽媽遭遇過的困擾。從中醫角度來看,便秘有虛實之分,而產后便秘多屬陰虛型便秘。由于在分娩過程中要丟失大量津液和體液,新媽媽們本身就是便秘“青睞”的對象。
在氣血虧損的情況下,如果產婦再陷入一些飲食和生活方式誤區,則將大大增加便秘發生的幾率。其中,不分體質一味進補、頓頓大魚大肉、不敢多喝水、臥床時間過長等都是新媽媽較易陷入的誤區。
三大誤區易導致產后便秘
誤區一:大魚大肉營養過剩
除了過度進補之外,產婦在飲食上容易陷入的另一個誤區則是營養過剩。目前多數產婦動物性食品攝取量過多,而蔬菜、水果、奶類的攝取量較少。相當多的產婦之所以不吃或少吃水果蔬菜,主要是因為她們認為坐月子期間不能吃涼性食物,而水果蔬菜均被認為是涼性的。
有些產婦在月子里甚至每天必吃一只雞,而且頓頓都是大魚大肉,這種高蛋白飲食不僅容易造成產婦便秘,還可能造成某些嬰兒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缺乏,反而會影響母乳的質量。
還有一些女性認為喝水會“稀釋乳汁”,結果在月子里總是不敢多喝水,這其實也是一種誤解。喝水可以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不喝水反而容易引起便秘。而乳汁中適當的水分比例也是嬰兒必需的,否則異常的高蛋白乳汁也會導致嬰兒便秘。
誤區二:不分體質一味進補
在不少人看來,孕婦生完孩子后都應該好好補一補。但究竟該如何進補,卻并非人人都知道。專家指出,一些燥熱、溫補的藥材,尤其是參、茸等補品,產婦吃得過多同樣可傷津,引起陰虛型的便秘。
進補一定要根據體質有選擇地進行,對于那些本身比較燥熱,或是屬于陰虛體質的人而言,如果再喝參湯,身體很可能受不了,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進補更要謹慎。產后大出血的病人服用參湯是沒問題的,但并非個個產婦都氣血大虧。
誤區三:總是臥床缺少運動
除了飲食上的誤區外,其他一些不當的生活習慣也可能成為產婦便秘的誘因。比如,有些產婦覺得生完孩子后最好不要下地,躺在床上休息的時間越長越好。這種做法也不利于產婦的健康。中醫認為,久臥傷氣,產婦本身就容易氣虛,如果活動太少,大腸的蠕動功能會減弱,從而無法運化糟粕,也會導致便秘。
健康、順產的產婦,產后第二天即可開始下床活動,也可以在床上做產后體操,比如縮肛運動,鍛煉骨盆底部肌肉,促使肛門部血液回流。具體方法是:做忍大便的動作,將肛門向上提,然后放松。早晚各一次,每次10至30回。同時翻身活動和輕輕順時針按摩臍部,可促進腸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