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生墜床后的一般處理情況
很多父母以為把寶寶放在床上就安全了,所以在起床后,自己去忙自己的了,把睡熟中的寶寶或者是已經醒來的寶寶放在床上,認為這沒什么不安全的。但事實是,很多案例證明這并不安全,不少寶寶會從床上掉下來,以至于發生骨折或者頸椎受傷的情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寶寶發生墜床后的一般處理情況:
那么當嬰兒墜床之后,媽媽該怎么呢?現在《媽媽幫》就帶你學習嬰兒墜床自救方法,萬一寶寶發生墜床,讓你能在最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急救,以將寶寶的墜床傷害減到最小。
寶寶發生墜床后的一般處理情況
1. 蹲下身子,一只手托在寶寶的頸后,一只手托在臀下,將寶寶平放在床上,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頸椎和頭部。
2. 因為疼痛和恐懼,墜床后的寶寶一般會大哭,此時很需要媽媽的安撫,聽到媽媽的聲音他心里會感到踏實。
3. 檢查寶寶的神志。如果寶寶能哭,說明問題不大。如果寶寶神志不清,喊他的名字沒有任反應,或出現嘔吐,說明有可能存在顱腦損傷,立即打120叫急救。
4. 檢查寶寶的關節。如果寶寶的胳膊、腿、手腳活動自如,說明這些部位沒有骨折。如果寶寶某段肢體出現瘀、腫、變形,一動就哭,那就可能發生了骨折。這時,不要碰他的骨折部位,平托著他趕緊去醫院。
5. 檢查皮膚。如果有外傷,看是否需要進行包扎止血,隨后去醫院就診。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墜床只會在皮膚上留下青紫痕跡,一般為皮下出血,單純性的淤斑3天左右即可自行吸收。
6. 要注意觀察寶寶,如果他吃、喝、玩、睡沒有異常,就可以放心了。
知道了寶寶發生墜床后的一般處理情況,所以如果發現了寶寶墜床的情況后,我們必須先確認其是否骨折。母嬰專家提醒,無論是骨折還是頸椎受傷,都應該立刻將受傷部位固定,不要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