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嬰幼兒添加輔食的原因
很多媽媽應該都知道飲食結構與習慣對寶寶發育的重要影響。因此都會非常重視孩子的飲食。不免很多媽媽在喂養寶寶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疑問。為什么幾個月大的寶寶就要開始添加輔食,輔食對于寶寶真的非常重要嗎,那又應該如何為寶寶添加輔食呢。這些問題在以下的內容都為各位媽媽日常護理做了詳細的解釋。

嬰幼兒添加輔食4大原因
1.乳汁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
個月后,單純從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獲得的營養成分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求,必須添加輔食,幫助寶寶及時攝取均衡、充足的營養,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
2.為“斷奶”做好準備
嬰兒的輔助食品又稱斷奶食品,其含義并不僅僅指寶寶斷奶時所用的食品,而是指從單一的乳汁喂養到完全“斷奶”這一階段時間內所添加的“過渡”食品。
3.訓練吞咽能力
從習慣吸食乳汁到吃接近成人的固體食物,寶寶需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從吸吮到咀嚼、吞咽,寶寶需要學習另外一種進食方式,這一般需要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4.培養咀嚼能力
寶寶不斷長大,他的牙粘膜也逐漸變得堅硬起來,尤其是長出門牙后,如果及時給他吃軟化的半固體食物,他會學著用牙齦或牙齒去咀嚼食物。咀嚼功能的發育有利于頜骨發育和乳牙萌出。
輔食添加的六個原則
輔食的做法要由稀到稠。
比如添加米粉,剛開始調和時加水要多一些,使米粉糊比較稀薄,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以后漸漸增加稠度。千萬不可一開始就把米粉糊弄得很稠,不然寶寶會很不喜歡。對于其他的輔食,可逐漸從泥糊狀過渡到顆粒狀、小塊狀等。
每次喂寶寶輔食的量要由少到多。
由于剛添加一種新的口味,寶寶有可能會不太適應,媽媽可從量上逐漸過渡。一開始不可喂太多,比如一兩勺,然后到三四勺等,慢慢地,再增加到小半碗,甚至更多。
添加輔食的種類要由一種到多種。
媽媽千萬不可一下就添加好幾種輔食,那樣會更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的。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后,媽媽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過敏狀況,3—5天內一切正常,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若有腹瀉、嘔吐、皮膚紅或出疹等癥狀,應立即停止喂該種食物,并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