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的原因排行榜
其實“發燒”是“癥”不是“病”,只要通過了解原因,小心面對、正確處理,并建立屬于自己的就醫步驟,就可以了!
發燒新定義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但若超過37.5℃,我們就可以“懷疑”寶寶發燒了。
很多新生兒會被媽媽連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風,然后抱來醫院求診說寶寶發燒了怎么辦?其實,穿太多是許多新手媽媽的通病,提醒媽媽們,給寶寶穿衣服的準則是,比大人少一件。
發燒定義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發燒”,通常是指“口溫”。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別定義如下:口溫37.5℃以上(含);耳溫37.5℃以上(含);腋溫37℃以上(含);背溫36.8℃以上(含);肛溫38℃以上(含)。
發燒原因
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癥狀。原因可輕可重,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癥狀,就可能只是體溫控制中樞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發燒以外癥狀出現,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視。
10大可能原因
為了讓媽媽們不至于手忙腳亂,正確面對并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我們請楊健志醫師就新生兒科和一般兒科做門診統計,將寶寶發燒“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并標示其危險性。
1.感冒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癥狀不一,發燒、食欲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
醫師會給予“癥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顧不當,并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5名)
2.耳鼻喉發炎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
癥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愿意進食)等。
醫師會給予“癥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該疾病容易并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