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征兆"預示寶寶要生病
5.體重改變
嬰幼兒出生后,體重增加速度加快。如體重增長速度減慢或下降,則應懷疑疾病的影響,如腹瀉、營養不良、發熱、貧血等癥狀或疾病。
因此,作為父母,對嬰幼兒吃、玩、睡和精神狀況,經常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就應引起重視并應及時就醫,尋找原因,及早治療。
小鏈接
嬰兒體重的計算標準: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7=標準體重(kg)
7~12個月:6+月齡×0.25=標準體重(kg)
2~12歲:8+年齡×2=標準體重(kg)
但是,由于人的體重與許多因素有關,不同人體之間有差異,一天不同的時間內也會有一定變化,加之所處地理位置(如地心引力的原因)、季節、氣候、自身情況的不同,對體重也有一定影響,因而很難完全符合標準體重。也就是說,難以用一個恒定值來表示,而應當是一個數值范圍,我們把這個數值范圍稱之為正常值,一般在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以內的范圍。
6.排便異常
便秘和腹瀉都預示著寶寶身體不適。95%的便秘屬于功能性原因,這并非身體本身異常,通常給寶寶多吃些蔬菜或其它高纖維食品就可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應該鼓勵孩子多活動,增強參與排便肌肉的肌力,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但如果是新生兒出現便秘,最好還是要找一下兒科醫生,以排除身體本身的異常。
病理性腹瀉可從大便的性質來分析腹瀉原因,如小腸發炎的糞便往往呈水樣或蛋花湯,而病毒性腸炎的糞便多為白色米湯樣或蛋黃色稀水樣。
專家提示:
腹瀉寶寶要控制食量,以便使腸道得到合理休息。而母乳喂養的孩子要少吃油膩食品,以免消化不良而加重腹瀉。同時,每次便后要用溫水清洗寶寶臀部,并用毛巾擦干,涂些爽身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