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三浴”鍛煉
自然條件中的空氣、日光、水是特別適合嬰幼兒的“三浴”鍛煉。
空氣浴
空氣浴可以提高嬰幼兒神經和心血管系統反應的靈敏度,增強體溫調節功能,以適應氣溫變化,增強對寒冷的適應性。同時還可增強皮膚的呼吸作用,從新鮮空氣中吸入較多的氧氣,抑制一些細菌生長,防止。
空氣浴的具體方法是,讓嬰兒裸體或穿單薄、肥大、透氣的衣服,使皮膚廣泛地接觸空氣。未滿月的嬰兒,可在20~24攝氏度的室內進行。滿月以后,可在氣溫20攝氏度以上的室外進行。每次空氣浴的時間,可從開始時的幾分鐘,逐漸延長到10~15分鐘,最長可達2~3小時。空氣浴最好從夏季開始,逐漸過渡到秋、冬季節,可與各種活動如游戲、體操、走路結合起來。當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時,不宜在陽光直接照射下進行空氣浴。嬰幼兒在氣溫14攝氏度以下,較大幼兒在氣溫12攝氏度以下,不宜進行空氣浴。在整個空氣浴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有皮膚發紫、面色蒼白、發涼,立即停止鍛煉。
日光浴
它是預防的主要措施,嬰兒滿月后即可進行。夏季可裸體,頭帶白帽;春秋季氣溫在20~24攝氏度時穿短衣褲;冬天可穿不太厚的棉衣,暴露頭面部及手臂。夏季可在樹下或涼棚下,避免直接暴曬。南方以上午8~10時,北方以上午9~11時進行為宜。春秋季可在上午10~12時進行。開始時間宜短,1~2分鐘即可。如果無不適反應,可逐漸延長時間,每次增加1~2分鐘。3歲以內嬰幼兒每次不宜超過15~30分鐘。
空腹或飯后1小時內不宜進行日光浴。日光浴后應及時補充水分;注意觀察日光浴時孩子的反應,如發現滿頭大汗、面紅或有皮疹、精神委靡等現象,應立即停止鍛煉。
水浴
用水洗臉、洗腳、擦身或淋浴、沖洗等都叫水浴。水浴可清潔皮膚,預防皮膚病,提高大腦對體溫的調節能力,增強體質。
新生兒及嬰兒宜行溫水浴。室溫20攝氏度以上,水溫37~37.5攝氏度,在水中的時間為7~12分鐘,同時可不斷加溫水,以保持其溫度。每次浴后可用較涼的水(33~35攝氏度)沖淋,隨即擦干,用干的溫毛巾包裹小兒。擦浴者,以軟毛巾蘸水輪流擦嬰兒左右上肢、下肢、胸、腋及背部等部位。注意動作輕柔。完畢后用干毛巾擦干,再穿上衣服,整個過程約5~6分鐘。
周歲以后的幼兒除溫水浴外,夏季還可用冷水淋浴。水溫從33~35攝氏度左右開始,以后每2~3天降低1攝氏度。較小的幼兒水溫可降至26~28攝氏度,較大的幼兒可降至22~24攝氏度。可用冷水沖淋全身,但不要沖淋頭部。沖淋時間約20~40秒。沖淋后即可用干毛巾吸干水分,再進行干擦,使皮膚發紅。淋浴時間一般宜在餐前或午睡后進行。
游泳是水浴的一種好方式,適宜于大一些的幼兒。可以增強孩子的肌力和心肺功能,防止感冒。宜從夏季開始,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冬泳,但必須注意安全。
孩子開展“三浴”鍛煉,持之以恒,不僅可以預防某些疾病,對孩子健康成長,乃至終生都有好處。年輕的夫婦,不妨讓自己的孩子加入“三浴”鍛煉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