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幫寶寶遠離暈動癥?
暈車暈船的難受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所體會,但人們普遍認為大人才會有暈車現象,其實有些孩子,甚至于嬰兒也會暈車。
嬰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前庭功能還不健全,對車、船等產生的不規則運動,哪怕是輕微的運動,都會造成而發生暈車。
有時父母帶著孩子乘車外出,發現開車后不久,孩子便開始煩躁不安,頭腳無規則地活動,雙手亂抓,陣發性哭鬧,面蒼白,等。當車停下時,癥狀稍有好轉,車啟動后癥狀再度出現,下車后孩子癥狀消失,安然入睡。家長往往誤認為是得了什么病而去醫院診治。其實這就是孩子暈車的表現。
因此,對于表達能力還沒發育完全,尤其是口語表達還不好的暈車暈船寶寶,如何發現、預防、改善和治療暈車暈船癥呢?
了解“動暈癥”是什么?
幼兒和大人的暈車暈船癥,學名為“動暈癥”,是由于交通工具動搖所引起的一種不快感覺。基本上,動暈癥是屬于一種反射性,通常是急性、自限性的。
17大妙招幫寶寶遠離動暈癥
起因是由于知覺感受器(耳石器、視覺)受到過度刺激(比如,坐在搖晃很厲害的車內),或是同時經由內耳、眼睛或本體感受器所傳入的知覺訊息發生沖突(比如,從輪船甲板上往下看海浪)所引發的頭暈,和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此時并沒有任何參與的平衡構造遭受破壞,只是機能的改變。
因此,這種癥狀發生的快,恢復得也快。當外界的刺激因素一消失,病人很快就能恢復平衡機能,所以,頂多暈個把小時。
對于暈車的孩子,家長可在上車后選擇顛簸較輕的位置或在乘車前半小時,給孩子服適的暈海寧或其他鎮靜藥,防止暈車的發生而不需要做特殊治療。
“動暈癥”的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
內在因素
個人本身的內在因素,包括:睡眠不足、焦慮刺激、神經質、胃腸不佳、醉酒、、感冒等,都容易誘發動暈(車、船晃動時產生的頭暈)。而經常暈車的人也很容易陷入自我暗示而不斷復發暈車癥狀。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路面顛簸、車子晃動得厲害,會過度刺激耳石器;或是看到窗外一直移動的景物,視覺不知不覺受到刺激;或者聞到汽油味,嗅覺不快等都能引起暈車癥。當內外因素同時起作用的時候,就更容易誘發暈車暈船的癥狀。
“動暈癥”的表現
幼兒的口語表達
暈車暈船的幼兒會向大人描述,房間里的東西好像在動、東西有兩個影子等用語。而這些詞匯可能是幼兒頭暈僅有的口語表達,因為大部分的幼兒不會使用眩暈、頭暈、不平衡等詞匯,他們通常會用肚子痛、想吐、頭痛、很累、看不清楚等他們自己熟悉的詞語來表達他們暈車暈船時的感受,所以爸媽應該盡可能多的花些時間來了解孩子話中的意思。
特殊情況的發生
除上面說的一些情況以外,父母還應該留意觀察下列情況是否發生,以幫助醫生盡快對寶寶暈車暈船癥狀做出正確的診斷,這些情況包括:靜靜地蜷縮在一旁、眼睛緊緊閉著、雙手緊抓住座椅,不敢也不愿意移動頭或身體;無法坐立,一直想躺下或緊貼著母親尋求支撐;異常的哭鬧、眼睛出現異常的跳動、臉色蒼白、呵欠連天、冒冷汗或流口水、渾身無力;坐車后胃口不好或是突然跌倒等,如果有這些狀況出現,父母就應該多加留意了。
2~12歲時高峰期
雖然是否容易暈車暈船會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幼兒從2歲開始到12歲,是暈車暈船的高峰期。這是因為在2歲以前,寶寶多是放在車內,而且是采用平躺的姿勢,比較缺乏視覺的刺激,因而少見動暈的發生。超過12歲后,這種癥狀就會逐漸減輕,這是由于后天的訓練,使得人漸漸對車、船的搖晃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所以不再會因為車、船的搖晃而吐得七葷八素。
常見癥狀
暈車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發生在孩子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之后,癥狀就像喝醉酒一樣,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想吐、站不穩、腸胃不適嘔吐等,因此,一般診斷并不困難。然而有些幼兒暈車時因為口頭表達能力還不強,所以可能不能充分表達出他的不舒服,所以爸媽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話,不要因為你的疏忽而延誤孩子病情的診治。
專家建議
幼兒頭暈并不僅僅局限于幼兒暈車暈船的原因,如果孩子發生頭暈等癥狀,一定要讓耳鼻喉科的醫生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對于自限性或自己會復原的幼兒暈車暈船癥,只要父母能了解其成因、癥狀和一些基本的預防、改善和治療的方法,同時給予寶寶及時的心理支持,就可以幫寶寶度過頭暈的好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