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怎么辦
寶寶黃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早產兒得黃疸發生率更是相當之高,那么寶寶黃疸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到達什么程度才需要進行專業的醫治呢。
少部分的則為“病理性黃疸”。這時父母就應提高警覺,并注意是否為膽汁滯留癥、膽道閉塞等問題引起。 PARTY1認識黃疸 “這個仔怎會看起來這么黃?”、“新生兒黃疸聽起來好像很嚴重,什么時候會好?
有沒有其它后遺癥?”這是不少新手媽媽或爸爸想知道的問題。也讓很多家長傷腦筋,到底要“黃”到什么程度才要帶給醫師看呢?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新生兒延遲出院或再入院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然而,在母乳哺育率提升的同時,新生兒黃疸的問題也造成母親及醫療照護人員諸多的困擾。
黃疸,膽紅素過高黃疸其實是一種現象、一種癥狀。不是一種“病”;所以“黃疸病”的說法是錯誤的觀念,大致來講,黃疸是在許多種疾病中,所可能出現的一種表征用醫學的專有名詞來看,是指血液中的膽紅素(Bilirubin)增加了,通常在每100mL的血液中,膽紅素超過2mg,眼白部分就會有明顯的變黃現象。
其中黃疸指數就是在觀察身體內膽紅素的濃度(例如:黃疸指數12mg/dl,代表100mL的血液中含有12mg的膽紅素)。
膽紅素的來源是從身體內的紅血球解體后,經由代謝所產生的物質,一般紅血球的的壽命約為120天,因此每天有1?120衰老的紅血球被脾臟破壞,同時骨髓細胞亦會制造1/120的新鮮紅血球取而代之。當身體無法將膽紅素排出時,不能被處理的膽紅素就會沉積在皮膚或指甲上,于是就會出現黃疸癥狀。
當心!過高或持久不退黃疸過高或是持久不退的現象屬于“病理性黃疸”的范疇,一般是指24小時內出現黃疸、黃疸指數高于15mg/dl,黃疸期超過2星期、結合型膽紅素超過2mg/dl,且黃疸上升速度每天超過5mg/dl,則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父母們必須提高警覺,謹慎觀察;臨床上以尿道感染、發燒為最常見的病因,其它則包括:敗血癥、膽道閉塞、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溶血性疾病和先天代謝異常等,其中又以膽道閉鎖最為嚴重。
新生兒黃疸聽起來很嚴重,不過只要經過精心的護理就可以逐漸痊愈,只有狀況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需要進行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