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哪里痛了?常見疼痛大解讀
在寶寶生病的時候,經常會伴有身體某個部位疼痛。可是寶寶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痛楚,因此讓很多媽媽頭疼,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些資料,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疼痛的特點來判斷疼痛地點,以此來向醫生準確描述,便于寶寶能夠得到及時的醫治。
常見一:肚子痛
消化不良:寶寶吃撐了或吃得過于油膩,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痛主要表現為脹痛,肚子像個小鼓,拍一拍“砰砰”響,疼痛的程度比較輕,寶寶會比較“賴”,不愛笑、不愛玩兒。
腹部受涼:如果寶寶吃多了涼東西或睡覺時沒有蓋好小肚子,也會肚子痛。疼痛的程度稍重一些,寶寶會哭鬧。媽媽還能聽到寶寶肚子里“咕嚕咕嚕”響,大便很稀。一般排便后腹痛可以緩解,不再肚子痛。
腸絞痛:多發生于6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可以反復發作。這種疼痛非常劇烈,寶寶哭得特別厲害,甚至有出冷汗、面色發白的表現。腸絞痛多發生在吃奶以后,按摩腹部及俯臥位能緩解疼痛。
腸道感染:當寶寶受到細菌、病毒等感染,發生腸炎、痢疾時,都會有腹痛,伴有腹瀉、嘔吐、發燒等。這種腹痛常為陣發性的,所以寶寶的哭鬧也是一陣一陣的。排便后腹痛可以暫時緩解,但過一段時間還會痛。
腸套疊:這是一種寶寶常見的急腹癥,由于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造成腸梗阻,腹痛非常劇烈。這種腹痛也是陣發性的,隔一段時間疼一次,寶寶哭鬧一陣停一陣。最明顯的特點是腹痛越來越嚴重,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寶寶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常伴有巧克力醬樣的血便。
常見二:耳朵痛
中耳炎:最容易發生在感冒以后,寶寶會有耳痛,除了哭鬧,表現出用手抓耳朵或在枕頭上摩擦一側耳朵。媽媽還能發現有分泌物從寶寶的耳朵流出來,對聲音的反應不如以前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