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四大發育規律早知道
寶寶從呱呱啼哭落地到蹣跚學步,一步步都很不容易,辛苦了一批一拼照顧寶寶的年輕爸媽!現在,經過訓練,新手爸爸媽媽們都知道不少的醫學常識呢!再加上愛子心切,寶寶生長發育的實際狀況,與平均指標稍有出入,就會覺得不對勁兒,焦躁不安。因此有必要比較全面地探討一下新生兒體重、身高、頭圍、前囟的發育規律,提高新手爸爸媽媽認識的科學性。
身體發育規律
1、體重
新生兒體重的發育,不是孤立的,與許多因素有關。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一般來說體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這與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密切相關。出生體重越大,滿月后體重相對越大;出生體重越小,滿月后體重相對越小。
嬰兒體重標準值的計算公式是:出生體重(千克)+月齡×70%。但這僅是一個平均值,實際上出生體重較大的嬰兒,滿月時的體重,往往超過平均值很多。
有的新生兒,出生后的前幾天里,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這又是為什么呢?在后面的有關章節,我們將展開論述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的問題。
新生兒體重, 平均每天可增加3 0 ~ 4 0克, 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這種按正態分布計算出來的平均值,代表的是新生兒整體普遍情況,每個個體只要在正態數值范圍內。或接近這個范圍,就都應算是正常的。體重指標是這樣,其他指標也是這樣,新手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為這些微小的差異而著急。
2、身高發育規律
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個體差異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間,男、女新生兒平均有0.5厘米的差異。新生兒滿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為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高與遺傳關系不大,但進入嬰幼兒期,身高增長的個體差異性就表現出來了。
遺傳、營養、環境、疾病、運動等因素都與身高有著密切的關系。實際上, 現在的孩子由于生活、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身高確實在不斷提高,但個體差異性還是明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