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賞罰分明更有用
教育是一門科學,有自身的規律,必要的批評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進器和催化劑。在實踐中,運用賞識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對孩子教育的同時,賞罰分明可能更有用。
孩子在小朋友身上畫畫,媽媽對孩子不僅不批評,還夸孩子有創意,稱這是 “賞識教育”!時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你真是一個乖孩子!”“你做得真好!”等成為“賞識教育”的標準用語。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賞識教育可謂一大熱門話題。誠然,賞識教育,它以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凸顯教育的人文本質。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有利于激發其潛能、培養其創造力。
然而,賞識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漸漸發現賞識教育帶來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孩子只愿聽好話,不愿聽任何批評,也經受不起一點兒挫折。一位教育專家這樣提醒:“如果沒有標準,沒有明確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賞識,就會演變為一種‘精神鴉片’,而現實世界是不可能永遠提供給孩子 ‘賞識’這種鴉片的。”《論語》中就有孔子批評學生的記載,宰予白天睡覺,孔子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來卻成了孔子的高足。賞識和批評應是教育的雙翼,只有賞識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一門科學,有自身的規律,必要的批評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進器和催化劑。其實,孩子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批評的準備,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所以,在實踐中,運用賞識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對孩子教育的同時,賞罰分明可能更有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