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母乳喂養的訣竅
對于新手媽媽來說,母乳喂養是一門必學的技巧,下面就為新媽媽們介紹新生兒母乳喂養的訣竅。
一、母乳的階段性分類 1、初乳:產后至5~7天內母親乳房分泌的乳汁稱初乳,它呈蛋黃色、質稠、量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這有助于增進新生兒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因此,不管今后是采用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一定要將母親在生后數天內分泌的初乳喂給寶寶,使之有效地保證初到人世的寶寶健康,切勿將其棄之,這實在太可惜了。新生兒母乳喂養的訣竅 2、過渡乳:生后7天至滿月內母親分泌的乳汁稱為過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質與有所減少。 3、成熟乳:生后2個月至9個月內母親分泌的乳汁稱為成熟乳,脂肪比較多,蛋白質、礦物質進一步減少。 4、晚乳:生后10個月后母親分泌的乳汁稱為晚乳,其量及各種營養成分較前更減少。 二、進行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 母乳喂奶的姿勢有坐位和臥位兩種。一般采用坐位,有利于寶寶吸吮乳汁。也可避免寶寶被奶嗆著,夜間可采用臥位喂奶。 每次喂奶前先換尿布,母親最好用熱毛巾把手和乳房擦干凈之后才讓寶寶吃奶,母親用手指夾住乳房的前部,將乳頭連同乳暈大部分放入寶寶的口中,使寶寶的嘴里塞得滿滿的,有利于寶寶靠牙床對乳竇的擠壓吸吮到乳汁,光靠叨住乳頭吸吮是不可能吸到乳汁的,有時需要母親的幫助,幫助寶寶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其方法是母親用食指和中指將乳房托起一些,并將乳頭向里壓平些。寶寶吃奶先吸吮一側乳房,乳房乳汁被吸吮凈換另一側乳房,盡可能把兩側乳房都吸吮凈,若未吸吮凈一側乳房,母親可用手或吸奶器將它吸干凈,這樣有利于乳汁的分泌,防止乳汁在乳房內積存而引起“郁乳”,進而可引起。寶寶吃完奶后,把寶寶抱直,上身靠在媽媽的肩部,輕輕拍寶寶背部,把吞入胃內的空氣排出來,讓寶寶打嗝,這樣可以減少吐奶。 三、按需哺乳好還是按時哺乳好 目前提倡母嬰同室,按需哺乳。生后30分鐘內讓寶寶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預防新生兒的發生,又可促進母乳分泌,按需哺乳有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利于寶寶的營養補給,又能通過較頻繁的吸吮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使奶量不斷增多,同時也避免母親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 至于每次喂奶時間,第一天每次每側喂奶約2分鐘,第二天約4分鐘,第三天約6分鐘,以后大約為8至10分鐘,即一次喂兩側共約15至20分鐘。吸奶時間過久,會咽入過多空氣,易引起,而且也會養成日后吸吮乳頭的壞習慣。 一般來說,在新生兒及小嬰兒時按需哺乳比較好,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漸漸過渡到按時哺乳,3~4個月后每隔3~4個小時要哺乳一次,夜間可以間隔1次喂奶時間,慢慢養成按時吃奶的習慣。
四、哪些情況禁止母乳喂養 能不能哺乳完全看母親的身體情況,母親患有活動性、乙型肝炎、急性乳腺炎、急性傳染病暫不要哺乳,待疾病治愈后再喂奶。母親患有心臟病、、慢性氣管炎、等疾病,一般可以給寶寶喂奶,如果體力不行再考慮停喂。母親患發熱仍可哺乳,但母親必須戴口罩,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寶寶。由于母親服用的許多藥物可以滲透到乳汁中通過喂奶進人寶寶體內,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哺乳母親一定要注意到藥物是否會影響到寶寶,哺乳母親不要使用氯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以及阿托品、、地西泮(安定)。、嗎啡等藥。如母親長期服用四環素,就會使寶寶長出來的牙齒變成黃色。哺乳母親要生活規律,不要過度疲勞,有足夠的睡眠,精神愉快;不要過多地憂慮、生氣、吵架。多吃些高蛋白飲食,如魚、雞、蛋等,多喂湯喝。禁忌煙酒。這樣,均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有足夠的奶來哺乳自己的寶寶。 五、如何使產婦奶水足 寶寶出生后許多媽媽發現自己的乳汁少,不夠寶寶吃,常因寶寶吃不飽而哭鬧時,感到十分焦急,有的甚至失去了母乳喂養的信心,而改用牛乳喂養,這是十分可惜的。當奶水不足時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促進下奶: ①堅持母乳喂養,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通過寶寶的吸吮來刺激體內催乳素及泌乳素的產生,促進乳汁的分泌。也可用擠奶的方法來促進母乳的分泌。 ②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精神愉快。 ③在飲食中保證有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可以通過某些食物來促使母親更好的下奶。如鮮鯽魚湯、豬蹄湯、墨魚燉雞湯、牛奶、豆漿等,吃這些食物的效果要比注射催奶藥物好,而且沒有副作用。 ④中藥方劑催乳。 六、怎樣知道寶寶吃飽了 人工喂養的寶寶可以根據每次吃奶量的多少就能知道寶寶是否吃飽。然而,怎樣知道母乳喂養的寶寶是否吃飽,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表情、體重、增長的情況來判斷,常用的估測方法如下。 若寶寶已吃飽,則有滿意的表情,很安靜,體重增長較快,每日有2—3次黃色軟便。反之,沒有吃飽,寶寶常有不滿足的表情,如哭鬧不安、四處張望、體重不增或增長慢,大便色澤偏綠色等表現。可以通過表情及體重增長情況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七、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是否需喂水或果汁 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母乳喂養的新生兒一般不需要喂水或果汁,此期的母乳為初乳及過渡乳,乳汁中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外,還有豐富的免疫成分及水分,都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在新生兒期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要喂水及果汁,以及添加任何輔食。
八、寶寶睡覺時吃奶弊端多 有些媽媽為了讓孩子睡得快一點,特別喜歡讓寶寶在臨睡時吃奶,寶寶吃著奶才能漸漸睡去。其實這是個錯誤的做法,而且對寶寶的影響很大。 1、容易造成乳牙 睡眠時唾液的分泌量對口腔清洗的功能原本就會減少,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會破壞乳齒的結構。要避免此后遺癥可在吸完奶水后再塞一瓶溫開水給寶寶吸兩口,稍微清洗一下口腔內的余奶。 2、容易吸嗆 寶寶意識不清時,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易使奶水滲入造成吸嗆的危險。 3、降低食欲 因為肚子內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時候被灌進去的,寶寶清醒時腦海里沒有饑餓的感覺,所以以后看到食物會降低欲望。 4、養成被動的心理行為 人類因有需求才會去謀取,因餓所以要吃,因冷所以要穿衣,因不了解所以要求知。心理行為模式就是這樣逐步發展而成的。寶寶如果從小切都是被動地由大人準備妥當,連最基本的動物求食行為都未能健全具備,則更何況培養日后在眾人社會中的求知、求發展,競爭求勝利的主動進取心態呢?所以要養成寶寶有主動覓食的習慣,而非被動給予。 九、不要讓寶寶含著奶頭睡覺 有些母親為了不讓寶寶哭鬧,常常養成讓寶寶含著奶頭睡覺的習慣。實際這種習慣不好,易造成而死亡,其原因: ①吃奶后如果發生溢奶或吐奶時,由于口含著奶頭,奶汁或嘔吐物不能隨口吐出,只能反流入氣管或肺內造成急性窒息而死亡。 ②含著奶頭的寶寶緊貼母親睡覺,若母親勞累過度,夜間睡得很熟,不自覺地翻身,出現壓迫寶寶的情況,而寶寶本身無反抗能力,常可造成寶寶窒息死亡。 因此,不要養成寶寶含著奶頭睡覺的習慣,最好讓寶寶單獨睡自己的床,頭側向一邊,這樣可以防止吐奶后引起窒息。 十、后能馬上再喂奶嗎 新生兒剛吃過奶后,不一會兒就似乎全吐出來了,這時有些家長可能怕新生兒挨餓,馬上就再喂。遇到這種情況時要根據新生兒當時的狀況而定:有些新生兒吐奶后一切正常,也很活潑,則可以試喂,如新生兒愿吃,那就讓新生兒吃好;而有些新生兒在吐奶后胃部不舒服,如馬上再喂奶,新生兒可能不愿吃,這時最好不要勉強,應讓新生兒胃部充分休息一下。一般情況下,吐出的奶遠遠少于吃進的奶,所以家長不必擔心,只要新生兒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偶爾吐一次奶也無關緊要。當然,如每次吃奶后必吐,那么就要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疾病而致的吐奶。 十一、腹部按摩減輕吐奶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胃腸道癥狀,由于嬰兒胃容量小,胃腸蠕動差,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對于吐奶,最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為每隔4~6小時一次,夜間可延長至6小時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時進行,以肚臍為中心,手指并攏,順時針運行,同時給予腹部一定壓力,速度適中,每次按摩時間5~10分鐘。吐奶減輕后,按摩次數減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現象消失。 腹部按摩可通過神經系統促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同時使水平升高,促進糖脂等物質代謝,改善消化吸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