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戀上電子產品怎么辦
現在電子產品橫掃老中青,就連三四歲的寶寶也愛上了ipad,很多父母剛開始讓孩子接觸ipad的時候,本來以為這些影像圖文并茂的電子產品能開發智力,同時能減輕自己帶孩子的負擔,但是事實證明,孩子如今離開 他可以,離開電子產品就渾身不適。那么孩子迷戀上電子產品怎么辦?
孩子之所以會迷戀上電子產品,關鍵原因在于家庭。許多家長認為該類產品的應用軟件具有開發智力、輔助學習的教育功能,孩子能從中獲 取父母不能給予的知識。其次,不少家長普遍感覺到,各類電子產品似乎具有一種“魔力”,能讓孩子瞬間被吸引并且安靜下來,有了這位“電子保姆”的看護,父 母們倒也頗感輕松。
“孩子2歲前最好不宜接觸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只能提供色彩豐富的二維畫面,無法向兒童提供復雜的感官信息,存在缺陷。”池主任指出,在信息 化社會,孩子不可能不接觸或使用電子設備,但電子產品依賴過重會使得孩子在心理上變得很孤僻,表現為情緒抑郁、多愁善感、精力不足、寡言少語,不愿參加社 會交往活動和體育鍛煉,既在人際交往方面能力很差,又不能融入現實生活。孩子分辨現實和虛擬的能力比成人差,容易沉溺于虛擬的虛擬世界,產生不良影響,陷 入了惡性循環。既大大降低了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思維活動也會受影響。
如何讓孩子遠離電腦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患上了電子產品依賴癥,通常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大聲地訓斥他們,或采取強行沒收、訓斥、責備等方式,這樣會使孩子口服心不服,有時反而會產生極端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離不開電視或電腦、聽不進別人的勸告時,家長要想辦法通過報班、社區活動或組織孩子聯誼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有機會一起相處,交流,做游戲,討論各自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實實在在的人際交往,使他們脫離虛擬世界的控制。
同時家長盡可能抽時間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看電視,對電視節目進行甄別。可以一邊看一邊就節目的內容進行引導,幫助孩子提高理解水平,同時也能 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想法,這也是一種溝通。最后可以規定孩子必須每天完成某項任務,比如幫忙做家務、整理玩具、看完幾頁書或者自己穿衣之后,才能贏得一定的 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知道了孩子迷戀上電子產品怎么辦,當家長發現孩子一天不接觸電子產品就悵然若失,心中總惦記著,寢食不安,影響了學 習和休息,這就表明孩子有可能患上了電子產品依賴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以上的方法,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