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營養過剩綜合征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營養不良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唯恐自己的孩子營養不足,影響了發育,于是就拼命給孩子吃這喂那,甚至濫用營養藥。結果事與愿違,往往造成時下流行的現代病——“營養過剩綜合征”。
另一方面,近年來雖然嚴重的營養缺乏癥并不多見,但由于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同時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也造成了某些營養素的缺乏癥。實際調查發現,近年來小兒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B1、B2、C、D以及無機鹽中的鐵、鋅、鈣等。
我國兒童營養觀存在的幾個誤區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兒童應該按需喂養。因為人饑餓時胃液分泌旺盛,這時吃東西才能達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這個饑餓的時刻只有孩子自己清楚,所以什么時候吃、吃多少應該由孩子決定,餓了自然就想吃,就吃得好。
與此對應,現在家長在剝奪孩子饑餓權的同時,往往又放棄了自己的權力。不少家長忽視為孩子的食物把關,不懂得選擇最有營養的食品、最好的食物搭配及科學的烹調方式,總問孩子想吃什么。其實兒童并不知道應該吃什么、怎么吃才對自己有益,但他們與生俱來就會對食物挑來選去。正是這兩種權力的錯位,造成現在大量兒童存在不良飲食行為——偏食、挑食、多零食、貪食,對健康極其有害。
專家介紹,輔食添加不及時是我國兒童特有的問題。有關部門曾做過調查,發現我國兒童6個月 以前無論身高體重都與發達國家水平差不多,但6個月后就明顯落后,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注意及時添加輔食。
現在“補”的觀念深入人心,一說到營養素缺乏,家長首先想到吃藥,于是補鈣、補鐵、補鋅……其實兒童營養健康決不是用藥補出來的,而是均衡吃出來的。醫學專家說,一旦出現營養素缺乏,肯定是吃的飯出了問題。家長首先要檢查給孩子的食物是否正確、種類是否合適、搭配是否科學。找到問題后及時調整、糾正,同時增加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物,最后才能考慮暫時服用一些藥物來彌補體內已出現的不足。
相關鏈接:
頁次:[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