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度過成長敏感期
也許很多媽媽都不知道,孩子長大了之后怎么會變得如此反常,有時候會亂扔東西,有時候說話說著說著就突然生氣了或者嚎啕大哭,真是搞不懂這些小人兒的心態啊。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正處于敏感期,那么爸爸媽媽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度過成長敏感期呢?
敏感期的寶寶有點“煩”
2歲半的浩浩最近讓爸媽有點“頭疼”,每次吃飯的時候,浩浩要求家里的每個人都必須坐在固定的座位上,一旦有誰坐錯了位子,小家伙就拒絕開飯;2歲的悠悠更是“固執”,只要能伸進小手指頭的地方,她都要去尋寶一樣地摳一摳,連插座上的小孔也差點下手,嚇出爸媽一身冷汗。其實,這些都是孩子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的典型表現。
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留心發現孩子的敏感期
遺憾的是,當孩子表現出敏感期的行為特征時,很多父母不是沒有發覺,而是覺而不察,或者覺而不知如何進一步幫助孩子,以至錯失了良機。以為是孩子淘氣,感到不耐煩,甚至還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批評斥責,讓剛剛進入敏感期的幼小心靈無法充分體會成長的美好,以致于變得膽小、孤僻、不再有勇氣探索未知。
每個孩子敏感期的出現并不同,家長必須細心觀察,才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孩子的內在需求。當你發現孩子對某項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究精神,或對某個活動樂此不疲時,首先應該想到是不是孩子的敏感期到了。敏感期的孩子內心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驅使他對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力量才會消逝。
把握時機適時引導
敏感期是兒童能力發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時期,這時給孩子適時適地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父母應該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長法則,鼓勵孩子自由探索。避免過分的干預,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侵犯性,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其次,要適時地予以幫助指導,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成長需求的環境。如處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處于感官敏感期的孩子,可以借以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等等。另外,在專業的兒童早教機構,一般都會根據孩子敏感期的特點設置相關課程,并準備有安全充足的教具供孩子訓練,從而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