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體檢不能疏忽的六小細節
如今寶寶從出生后就開始做體檢,到三四歲的時候要多很多次體檢,看看身高、體重、身體發育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標準等。
寶寶體檢時間表
寶寶一歲前差不多要進行6次以上的兒科檢查:一般為出生后的3-5天,1個月,2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定期體檢,可以讓媽媽隨時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同時也可以多和醫生溝通,能夠了解照顧寶寶的注意事項,及時發現寶寶的健康狀況,有病癥可以早治療。
細節一 摸摸脖子
時間:寶寶第一次進行體檢
醫生之所以要撫摸寶寶的脖子,這是因為有些寶寶出生時,被醫生用手從媽媽子宮內拽出來的時候,容易造成鎖骨的骨折。如果醫生在寶寶的脖子上摸到一個小凸點,那表明傷口已在愈合。用不了幾周,就會痊愈。這時,他可能會建議將孩子的袖子口與胸部的衣服釘起來,這樣能夠固定孩子的手臂,從而保證鎖骨不受損傷。
Tips:媽媽可以請教醫生平時如何觀察寶寶的小鎖骨,及早發現鎖骨發育的不妥,固定手臂時要注意由專門醫生來負責,以防寶寶的鎖骨長歪了不好看。
細節二 用手掌壓頭
時間:2歲前的每次檢查
在新生寶寶頭頂部位,菱形的很軟的,把手放在那里或用眼睛注意那里,甚至可以感覺到跳動,那是因為顱骨沒有完全閉合,那地方皮下就是血管的原因。這是個非常脆弱的地方,是為了適應頭部不斷長大的。如果兩個軟點很早就消失了,那么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大腦發育,并且,寶寶可能需要手術處理。因此,平時是需要非常小心地呵護,配一帽子最合適不過了。
Tips:睡覺時注意不要讓寶寶側睡時間太長,影響顱骨的正常發育,要適當地幫進行翻身。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