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把尿異常可知發育是否良好
給寶寶把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在照顧寶寶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細節及時的掌握寶寶的身體健康情況,比如在給寶寶把尿尿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尿液的顏色來判斷寶寶是否上火。下面,讓我們通過一些日常護理知識來認清給寶寶把尿的注意事項吧!
在給寶寶把尿這件事上,你不用過于較真。你偶爾可以給寶寶用尿布,比如晚上或是外出的時候,這樣會更方便。為了減少寶寶因此產生的混亂感,你可以盡量用傳統棉布尿布,因為紙尿褲吸水性能太好,寶寶尿濕或便污后,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當寶寶失誤,也就是尿褲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給寶寶施壓,也不要懲罰寶寶。
不要強迫寶寶把尿。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即使你始終如一地堅持給寶寶把尿,方法也無可挑剔,但你的寶寶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時哭鬧,一放下就尿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隨他自己的意愿。多準備幾條給寶寶換洗的褲子,并及時清洗、消毒。
為了方便,把尿的寶寶多半會穿開襠褲。現在市面上很多嬰兒褲子都是開閉襠兩用的。買回來后,你只要小心剪開褲子的襠部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根據寶寶的身體結構特點,后襠開縫會比前襠略長些。如果你給寶寶穿開襠褲,得注意家里的衛生,特別要注意地板的清潔。外出時,給寶寶戴上尿布,或是閉襠褲,別忘了再拿幾條更換的尿布或褲子。
寶寶2歲,再開始大小便訓練比較好。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尤其是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
媽媽們要注意 給寶寶把尿是件不小的事哦!
把尿看發育:尿色
正常:正常寶寶的尿色大多為無色、透明或呈淺黃色;在出汗多、喝水少時顏色較深。寶寶腎未發育成熟,吃了含草酸鹽或磷酸鹽的食物,如菠菜、莧菜、香蕉、橘子、蘋果等,尿排出后遇冷會形成結晶,使尿變混濁,媽媽不必驚慌。新生寶寶,在初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冷卻后呈淡紅色,這是尿酸鹽的結晶,數天后會消失,是正常現象。
異常:寶寶患了病而服用痢特靈、黃連素、復合維生素B等,尿液會變成金黃色;若寶寶尿呈深黃并伴有皮膚、鞏膜發黃,則可能患上了黃疸性肝炎;寶寶尿呈乳白色伴有發燒、尿痛,可能患了腎盂腎炎;若寶寶尿呈鮮紅色或肉紅色,可能是血尿,是由腎炎、尿路結石、尿道畸形或腎腫瘤所致。
把尿看發育:尿味
正常:嬰幼兒剛排出的尿帶有一種淡淡的芳香,在放置一段時間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為氨,可出現明顯的氨臭味。
異常:寶寶剛排出的尿有一種特殊的霉臭味,伴有智能逐漸低下,就應警惕可能患了苯丙酮酸尿癥,需立即診治,正確的飲食會挽救寶寶終身。
媽媽們要注意 給寶寶把尿是件不小的事哦!
把尿看發育:自主排尿
正常:從出生到初幾個月排尿純屬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盈時才會反射性排尿。到了5~6個月大時,條件反射逐漸形成,可在大人把尿時排尿。大約2歲后,寶寶才有可能自主排尿。5歲后不應有遺尿。
異常:2歲后寶寶日夜不會自主排尿,伴有癱瘓或智力低下,這是患了腦癱;若5歲后夜尿仍不能自控,這屬遺尿癥。
當發現寶寶的尿有異常時媽媽怎么做?
當寶寶尿多時,媽媽要仔細觀察是否存在引起多尿的外界因素,如果有,只要避免就可使多尿的癥狀緩解。如果寶寶少尿,媽媽要注意他是否有發燒、腹瀉及多汗現象,如果有,要補充適量液體,多飲水,但若同時伴有浮腫,應嚴格限制水和鹽的攝入。當寶寶的尿有異常,同時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媽媽應充分重視,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育兒健康小編溫馨提示:當我們在給寶寶把尿尿的時候要及時用一顆發現問題的眼光去及時關注寶寶的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