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何能讀懂寶寶的哭聲
很多新晉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面對寶寶的哭聲往往會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么應對。不少媽媽在看見寶寶哭了之后,馬上反應是不是寶寶餓了,然后就馬上喂奶。但這種方法并不是每次都能湊效,也就是說寶寶的哭聲代表著不同的意義。那么媽媽如何讀懂寶寶的哭聲?
寶寶的哭泣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分別表達三類不同的含義: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寶寶的哭泣。
生理需要是小寶寶最常見的哭泣原因:
我餓了:這時的哭聲很洪亮,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or冷了:寶寶感覺熱的時候,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頭上身上都濕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哭聲會相對低弱些,手腳冰涼、身體蜷縮,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在排除生理因素后,如果小寶寶還哭,可能就屬于心理方面的需要了:
我要撒嬌: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但一般不會流眼淚。
我生氣了: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有什么事情讓寶寶感到憤怒,此時的哭聲與撒嬌時相比,聲音更高,甚至有些尖厲刺耳。
我很難過: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有點像嗚咽聲。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因為感覺很不舒適,哭聲會比平時尖銳,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同時,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見的疾病中,急腹癥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癥。比如用手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里有異物。
知道了媽媽如何讀懂寶寶的哭聲,所以寶寶的哭聲的意義非常豐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視情況而定。而如果寶寶的哭泣和往常不同,而且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寶寶安靜下來,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細觀察寶寶的癥狀,并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