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吃過多魚肝油可能導致缺鈣
專家答疑
最貴的魚肝油,為何治不了佝僂病?
隨著寶寶科學養育知識的普及,很多父母都知道給嬰幼兒補充鈣。但不少家長卻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們給孩子買了很多補鈣產品或保健品,覺得只要吃了這些,寶寶肯定不會缺鈣了。譚美珍說,前不久還有一個家長抱著孩子來看病,小孩都已經骨頭變形了,家長還不相信寶寶有佝僂病:“我給孩子吃了很多魚肝油,都是市面上最貴的產品,他怎么可能還缺鈣呢?”
譚美珍說,很多家長都存有這樣的認識誤區,以為給小孩吃最貴的補鈣產品如魚肝油,孩子就不會缺鈣了。譚美珍強調:“魚肝油是給一般人群保健用的,如果小孩真正缺鈣,吃那個根本不管用。”
譚美珍表示,魚肝油的作用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但市面上銷售的魚肝油就算價格再貴,也只是針對一般人群的保健品,而不是給缺鈣的患者服用的藥品。“也就是說,魚肝油幫助補鈣的量是有限的,一般人群拿來當營養品進補沒問題,但如果本身就存在缺鈣現象,不能指望吃魚肝油就解決缺鈣的問題。”
那是不是根本不需要吃魚肝油呢?也不盡然。譚美珍表示,寶寶降生后,按照育兒指南的建議給予含足夠鈣的飲食攝入,同時適當補充魚肝油,確實可以預防佝僂病。但假如孩子已經出現了佝僂病的癥狀,就不要盲目迷信魚肝油了,需要找醫生針對孩子缺鈣的程度進行治療。
特別提醒
1、寶寶缺鈣有跡可循,多曬太陽可補鈣
在寶寶3歲之前,或多或少都有缺鈣的表現,但不一定達到佝僂病的標準。如果能早期發現寶寶缺鈣的苗頭,及時進行調整,可以避免其程度加重造成骨頭變形。譚美珍介紹,寶寶缺鈣的早期常見表現是:出汗多、睡覺不安寧、容易驚醒、脾氣煩躁等。如果缺鈣現象加重,會出現骨頭的變形,家長要細心留意寶寶有沒有胸骨外翻或下凹,如果孩子下肢變形或者走路沒有勁,就要及時去看醫生。
2、秋冬更要給寶寶曬太陽
佝僂病是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我們的皮膚中有一種叫維生素D3原的物質,經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可以轉化為內源性維生素D3,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因此,曬太陽是獲得維生素D的最經濟也是最容易的辦法。盡管近來廣州還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但相對夏天來說,秋冬的陽光要溫和許多,而且日照時間明顯縮短,因此,小兒的佝僂病會在這個時節復發或加重。
專家建議,秋冬時節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多帶小寶寶到戶外曬太陽。曬太陽的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左右,以不要著涼為前提,避免讓陽光直射寶寶的眼睛。可以先讓寶寶曬暖和了,適應了溫度之后,有意地暴露寶寶的手、腳和小屁股到陽光下,因為衣服的遮擋會阻擋紫外線。
3、佝僂病秋冬時節更易發
小易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從出生五六個月起就經常感冒、發燒,老是跑醫院。現在小易已長到一歲左右,同齡男孩子的正常身高一般是77厘米,但小易只有72厘米,體重也只有9公斤左右。眼看孩子比同齡人的發育慢得多,父母心急了,抱著小易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門診看病。有經驗的醫生一看,小易可能患有佝僂病,檢查身體后發現,小易的胸骨凹了下去,肋骨外翻,已經出現了骨頭變形。再一查血,確診為佝僂病。
譚美珍介紹,佝僂病俗稱缺鈣,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使骨骼鈣化不良的一種小兒常見病。資料顯示,在南方1歲以下嬰幼兒佝僂病的發生率為20%~30%,在北方則高達20%~45%。
譚美珍表示,佝僂病給小孩成長帶來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使小孩抵抗力低下,容易合并肺炎和腹瀉等疾病,影響生長發育;另一方面程度嚴重的缺鈣會導致孩子骨頭變形,表現為漏斗胸、雞胸、O形腿等。
“秋冬季節是小兒佝僂病的高發時節。”譚美珍提醒,佝僂病與天氣密切相關,在陽光照射不足的秋冬季更易發生或加重,因此家長需要格外重視。
1歲以下嬰幼兒最高發
鈣被稱為“生命基石”,對兒童的骨骼發育、大腦發育、牙齒發育和預防鉛中毒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每天需要的鈣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大:0~6個月:300毫克/日;6~12個月:400毫克/日;1~3歲:600毫克/日;4~10歲:800毫克/日;11~18歲:1000毫克/日。
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可以攝入一定量的鈣,然而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只有需要量的2/3,所以必須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鈣。一般來說,每日補鈣量為以上各年齡組兒童需鈣量的50%~60%。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歲以內的嬰幼兒更容易缺鈣。譚美珍解釋,這是因為低齡嬰幼兒腸胃功能尚不健全,對鈣的吸收能力差,而且一歲以內的寶寶抵抗力差,也易造成鈣的收支不平衡。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屬于以下情況的低齡寶寶更要注意防范佝僂病:寶寶體弱多病,抵抗力差的;腸胃吸收功能不佳的;身高、體重增長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