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如何吃胎兒更健康
不同孕期的飲食建議
※懷孕早期
【飲食建議】
懷孕最初1個月-2個月胎兒還在分裂、著床、初步發育等階段,桃園醫院婦產科主任黃建勛表示,此時期并不需要刻意針對胎兒增加太多營養攝取或飲食的量,只要母親維持正常的飲食對胎兒來說就足夠了。
大約懷孕6周左右,許多媽媽有孕吐的困擾,因此,可暫時改變飲食的方式,例如少量多餐、少吃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此外,多攝取肝臟類、馬鈴薯、燕麥、糙米、花生、小麥胚芽、蜂蜜等含有維他命B6的食物,對于減輕孕吐也有幫助。
葉酸
唯獨較特別的是,懷孕早期剛好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時期,如果神經管發育不良,嚴重者會導致脊柱裂或無腦兒等先天畸形。目前已知葉酸的攝取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缺損的發生,因此,建議可從孕前1個月至懷孕開始的3個月內每天多吃含有葉酸的食物。
食物來源: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有綠色蔬菜類(菠菜、龍須菜、蘆筍等)、蘿卜、豆類、酵母、香蕉、草莓、橘子以及動物肝臟及瘦肉、魚、蛋等。
此階段胎兒發育重點
*5-6周胚胎著床。
*7-8周胎兒已經有了心跳,心臟器官開始運作,此時神經系統也漸進形成。
*12周已可看出有小手小腳的模樣。
※懷孕中期
【飲食建議】
到了懷孕中期是胎兒快速發育的重要階段,媽媽對于營養的攝取就需要多用點心了。黃建勛主任建議,飲食原則盡量做到均衡、不挑食,同時可多食蛋白質、蔬菜、水分、豆類制品、牛奶、礦物質等有益健康的食物。
鈣質
特別是可以加強牛奶或奶制品、小魚干、豆漿等食物,可以提供胎兒及母親需要的鈣質。
鐵質
此外,攝取適量的鐵質,能預防孕婦貧血的問題,以免間接造成胎兒體重太輕,所以懷孕中期開始建議多吃紅肉(牛、豬、羊)、文蛤、內臟類(豬肝)、菠菜和黑芝麻等,皆含有豐富鐵質。另外,多攝取含有維他命C的食物對于鐵的吸收也有幫助。如果是嚴重缺鐵的孕婦,就需要請醫師開立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