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建立規則的幾個技巧
孩子必須遵守的6條規則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為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對孩子來說,規則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首先是讓孩子明確界限,然后守住自己的界限,再尊重別人的界限。遵守規則的生活會保證孩子在秩序中成長,讓孩子們能自己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建立良好的秩序與和諧的氛圍,這也就是教育家們倡導的“規則內化”。規則會節約孩子的成長成本。規則不是限制,它保護孩子成長的自由,讓孩子自由地發展潛力,自由地解決問題,自由地承擔責任,自由地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最終成長為一個在心理、精神甚至體態上有尊嚴的成人。
對于0~6歲的孩子,國際兒童教育界的通行規則是以下3點:
1.不傷害自己
2.不打擾他人
3.不破壞環境
其中,不傷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確不可以傷害自己,孩子就能學會守住自己的界限,保護自己。只有有了不傷害自己的體驗,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這是遵守社會道德的基礎。
至于孩子要遵守的規則,具體有以下6條:
1.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2.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3. 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
5. 不可以打擾別人。
6. 做錯事要道歉,并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這用簡單的語言表達的6條規則,其實建立了最基本的社會化秩序。媽媽給孩子制定規則時不能隨心所欲,“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著不動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臟手”“不睡覺,狼就來叼你了”“不給別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這些混亂的、臨時性的規則,并不能使孩子養成正確的規則意識。
這些規則媽媽也要遵守
規則不是僅僅設立給孩子的,而是針對所有人的,家長和教師應該與孩子共同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