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的幾點技巧
幫助改正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錯了,受罰了,道歉了,結果卻不知如何改正,那么再犯時家長不需反省嗎?正確的做法是適當管教,讓孩子明確知道日后如何避免重復錯誤。
監督檢查
孩子好奇心重,玩性大,自制力弱,自覺性差,這些特點都決定了改正錯誤后需要家長反復的監督鞏固,適時提醒、總結經驗、舉一反三都是家庭管教的好竅門,也是“監護人”監督和愛護的職責所在。
點評:上文兩個案例中,A媽媽采取了加深印象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后果,從而推己及人,認識錯誤;B爸爸錯在打罵后沒有安撫情緒和幫助改正,將情緒激動的孩子反鎖屋中,反而激化矛盾,加深了不滿和委屈。
了解了懲罰的方方面面后,是不是開始覺得這是一門講究技巧和藝術的家教手段?應該怎么學習和使用,讓我們從實戰演練的效果中熟悉懲罰的“度”。
★ 實戰演練——關于懲罰的“度”的建議
情緒的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祈女士的案例:
女兒無論天氣冷熱總喜歡不穿鞋子滿屋跑,常常是我跟在后面幫著找拖鞋,雪白的襪子已經變成灰襪。說了多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屢說屢犯。有一次,她受涼生病時仍不穿拖鞋,我氣壞了,一時情緒失控,狠狠打了女兒幾巴掌。女兒顯然嚇了一跳,眼淚在眼眶中打轉轉,邊喊著“討厭壞媽媽”邊跑進臥室,還把門鎖上了。
聽了女兒的哭喊,我愣住了,在孩子的眼中,好媽媽和壞媽媽竟然這么簡單區分,難道是我的懲罰情緒過度了嗎?反省過后,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我故意穿著襪子在家里走來走去,丈夫看見后責怪說:“這么大個人還不穿拖鞋,你不知道地板臟嗎?”女兒對我的不滿還在,見我受到責怪,馬上“落井下石”:“媽媽也犯這種錯誤!”看著女兒漸中圈套,我心中竊喜,趕緊做了自我檢討,然后趁著女兒得意時,拿出她中午弄臟的白襪子,女兒的小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低著頭不做聲。我趁機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敢于承認錯誤,以后不再犯,是不是?”“媽媽,我錯了,以后再也不光著腳丫在家里跑了。”女兒終于主動承認了錯誤。
這是一個有效懲罰的例子,事件中,不但孩子改正了壞習慣,家長也調整了錯誤的管教方式,雙方都取得了進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掌握孩子的心理,是有效糾錯的前提。成人的心智和經驗強于孩子,只要找準穴位,讓孩子明白受罰的緣由,就能夠避免委屈和抵觸情緒,誠心認錯。
方式的度,望聞問切對癥下藥
雯雯媽的案例:
近段時間,魚缸里總是莫名其妙多出些石子,飼養的金魚也有好幾條被砸傷,還死了一條。經過觀察,我發現竟然是5歲的女兒雯雯干的!一想到她小小年紀就如此殘忍暴戾,我又心寒又著急,罰她面壁站立了大半個小時,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從愛護小動物一直說到人性的善良與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