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VS兒子:培養小男子漢并不難
社會對個人的尊重,一方面使現實生活中少了許多貌合神離的夫妻,另一方面也促成了許多不完整的單親家庭。
其中,面對單親媽媽和兒子組成的家庭,人們不免擔心:單身母親如何僅憑女性的溫柔,培養出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來?缺少父愛的小男孩,將來會不會成為過分女性化的柔弱男子?傳說中的“戀母情結”又會不會出現在這樣的家庭里?
先要讓自我調整
單親媽媽都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情感創傷:曾經是她們溫暖所系的愛情失敗了,曾經是她們心靈港灣的家庭破碎了――這些本已是很大的打擊;接踵而至的實際生活的困難,從物質到情感,更需要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擔負起一個家庭。
面對這樣的生活巨變,很多單身媽媽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她們的委屈無處發泄,而與自己最為親密的孩子往往成了她們傾訴的對象。長此以往,孩子脆弱的心靈因為要承擔來自母親的消極情緒,內心可能會陰郁,難以看見生活中的陽光。
因此,單親媽媽,最首要的任務便是要勇敢地接受和面對現實,完成一次內心由脆弱到堅強的成長,也只有內心真正強大的母親,才能培育出堅強的男子漢。
母愛也要適度
離異后,兒子往往成了單身母親唯一的寄托,她們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有的母親將喂奶時間不恰當地延長;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心和愛撫等,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很多孩子產生了“戀母情結”,習慣于依賴母親,不愿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生變態心理和行為。例如,一個20歲的小伙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并和母親同床而眠直至十多歲。孩子從小就愿意撫摸母親的身體,長大后,他也變得特別渴望撫摸異性,后來竟將手伸向了年幼的表妹,給兩人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成年后,他對異性的興趣也只停留在撫摸上,但卻沒有性交的沖動,并想通過自殘來解脫。
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兒子最好在7歲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而單身母親對兒子過分的愛,使得他們在心理上永遠無法“斷奶”,長大后,也可能分不清母愛和情愛的界限。
讓兒子變得陽剛
無論單親媽媽怎樣努力,她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給予的愛,也是源自一個女性的心靈,只能從女性角度去影響孩子,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男孩在性別角色認同上的困難。由于日常生活中男性角色模板的缺失,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作為一個男性來思考、感受、行事和說話。
要解決這一困難,單身母親需要努力調動親朋好友中的男性資源,為孩子營造一個能夠順利學習男性角色的環境。比如讓孩子多與長輩中的舅舅、叔叔,或是值得信任的男同事相處,通過這樣的交往,使孩子逐步學習男性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在生活細節中完成對男性性別角色的認同、學習并長成一個男子漢。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