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食譜可控制生男生女嗎?
1960年,有人用相差顯微鏡發現有兩種不同形態的精子,并觀察到兩種精子與陰道內酸堿度的關系,出了一本叫《生男生女法》的書。
據說想生男孩,丈夫多吃酸性食物,妻子多吃堿性食物;想生女孩的話,則做法相反。我國民間也有相似的說法。
精子,包括含有X染色體的X精子,和含有Y染色體的Y精子。在酸性環境中X精子易優先受精而生女,在堿性環境中Y精子比較活躍,易優先受精而生男。但是想通過改變食譜來選擇胎兒性別,實屬誤解。所謂酸性食物或堿性食物,并不是指味道酸或咸的食物,而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和代謝后產生的陽離子或陰離子占優勢的食物。所謂的堿性食品,是指經代謝后產生的陽離子如鉀、鈉、鈣、鎂較多的食品。而代謝后產生磷、氯、硫等陰離子占優勢的食物屬酸性食物,如檸檬、杏子、楊梅等味道雖酸,但它經代謝后,有機酸變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經肺呼出體外,剩下的陽離子占優勢,仍屬堿性食物。同理,肉、魚、蛋類和米面雖無酸味,但代謝后產生的陰離子較多,仍屬于酸性食物。因此,不能從食物的味道來區分酸性或堿性食物。
現代的營養學家認為,血液的酸堿度,即pH是相當恒定的,無法由食物來改變。通常,血液為弱堿性,pH 7.4左右,因血中有一些緩沖物質,如碳酸鹽、磷酸鹽和蛋白質等三種緩沖體系可防止pH的急劇變化,并通過肺、腎來調節,使之不易受食物的影響。例如我們吃下的糖、脂肪、蛋白質經分解代謝后,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按理,后者生成碳酸而有可能增高血液酸度,但血中的緩沖系統可使酸性減弱,又通過肺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呼出體外,使血液的PH保持恒定;又如我們吃肉、魚、蛋類等食物后,產生的陰離子較多,我們稱它為產酸的食物,但經過血液中緩沖物的作用,使之生成鹽,并通過腎臟將這些多余的鹽排出體外,使血液仍保持原來的酸堿度。同樣道理,食人堿性食物時,通過血液的緩沖作用和肺、腎的調節而使血液保持PH恒定。因此,想用改變食譜來影響體內的pH,是不切實際的。而陰道內和子宮內的酸堿度,會因生理周期而產生變化,不會受到食物品種的影響。
改變食譜不能控制生男生女,想用食物來改變體液的pH實是一種誤解;想選擇不同食譜,使身體分泌物和生理調整到適于生男或生女的狀態,這是沒有生物化學的理論基礎,也沒有臨床實驗依據。所以,通過選擇食譜控制生男生女的傳聞也是以上錯誤觀點的延伸。事實上,受孕和決定生男或生女都是復雜而奧妙的過程,不能單純依靠調整食譜來控制。目前,時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樣,實在沒有必要在食譜上白下功夫。我們怎樣吃,不要在意酸性食品或堿性食品,應著眼于身體的營養均衡,著眼于對健康有益的方面,否則,將不利于身體健康和胎兒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