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看別人打針時幸災樂禍,誰曾想下一秒自己的“報應”就來了
我們都知道,許多小朋友在打針的時候,都會出現怕疼的情況,所以每次一打針,醫務室里都會變成小朋友們的“大型哭鬧現場”,讓家長們覺得頭疼不已。
近日,有位網友在微博上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那穿著黃色條紋襯衫的小男孩站在一旁等候打針,此時坐在其對面的小寶寶恰好剛剛打完針,被家長抱著走出了醫務室,因為疼痛的緣故,所以小寶寶一直在哭鬧,小臉漲得通紅,讓人看了心疼不已。
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男孩看到這一幕之后,不但沒有絲毫地同情,反而還發出了幸災樂禍的叫喊聲,并拍著小手哈哈大笑起來。然而,等到小男孩打完針之后,剛剛還在一旁幸災樂禍的他瞬間就哭成了淚人兒,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模樣,比打完針的小寶寶還要“慘烈”一些。
當然,網友們在看到小男孩的“報應”之后,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A:看別人打針vs自己打針,果真不能高興得太早,否則最后受罪的還是自己呀。
網友B:小寶寶此時內心os: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
網友C:雖然小男孩最后的結局很慘,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要笑。
當然,小男孩害怕打針,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因此躲避疼痛也是再正常不過。話雖如此,但家長們要知道的是,在人生中的許多場合,其實都避不開打針這一“選項”,所以,與其讓孩子逃避,不如讓孩子學會直面恐懼。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害怕打針這一情況呢?
1、 讓孩子學會接納
許多家長在孩子打針之前,為了消除他們內心的恐懼,都會對孩子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哄騙孩子打針不疼。但等到孩子親身試驗之后,他就會發覺,原來家長是在欺騙自己,如此一來,親子雙方不但會面臨信任危機,而且從此之后,孩子都不愿意去打針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告訴孩子關于打針的真實情況,讓孩子學會接納打針帶來的疼痛。
2、 給予孩子撫慰
在打完針之后,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他人的安慰。此時家長可以將孩子抱在懷里,輕拍他的后背,并跟孩子說一些帶有撫慰性質的話語。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孩子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他漸漸地平靜下來。
3、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消除打針給孩子帶來的疼痛感,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減輕孩子的疼痛感。例如,家長在孩子打針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當孩子不再聚焦于打針這件事情時,他的抵觸感自然也就不會那么強烈。
總的來說,讓孩子克服打針的恐懼,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家長能夠掌握正確的方法,并循序漸進,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此之后,就不會那么害怕打針了。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