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級歷史 下冊 課件 第21課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共79張PPT
人教版 八年級歷史 下冊 課件 第21課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共79張PPT)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專區。我國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時往往 娘家要陪送嫁妝,嫁妝在開 放前就是社會上流傳著的“四大 件” ,它們被看作是當時高生 活水平的標志。你們知道這“四 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嗎? 縫 紉 機 自 行
我國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時往往 娘家要陪送嫁妝,嫁妝在開 放前就是社會上流傳著的“四大 件” ,它們被看作是當時高生 活水平的標志。你們知道這“四 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嗎? 縫 紉 機 自 行 車 手 表 收 音 機 以后,隨著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舊四大件”早就被 “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 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電 視 機 電 冰 箱 洗 衣 機 空 調 電腦 新新四大件 汽車 住房 手機 (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 “舊四大件”? (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 “新四大件”? 1、作出偉大決策的會議是 ( 十一屆三中全會 ),時間( 1978年 ) 2、的總設計師是( )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1、了解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 面的不同。 2、了解以來,就業制度、社會保障體系 方面的變化。 在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 對后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把握。 一、衣食住行的變遷 衣 食 住 行 變 遷 50年代 中山裝 列寧裝 ? 60年代 人人愛“武裝” 無論大人小孩,幾乎 人人都有一套裝。鮮艷奪目與這個時代 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沒在黑、深藍、軍裝黃和 白色的服裝之中。 60、70年代 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 “藍灰色的海洋” 衣 前 灰色、藍色為主——“藍(灰)色的海洋” 中山裝、解放裝為主 一般過年過節才有新衣服穿 一衣多季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 年”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 老二穿完老三穿,依次往下傳” 衣 前 布票 80年代:色彩繽紛的時代 ? 80年代初,喇叭褲是 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 ,誰要是穿一條喇叭 褲在街上走的話,那 絕對會引起圍觀。 80年代 1984年,中國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出訪歐洲 90年代以來 絢麗多彩 時尚個性 之后人們的服 飾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食 住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票證年代 “排著長隊購物,勒緊腸子度日” 的粗糧票(只能買玉米面) 米票(可以買大米) 面票(可以買白面粉) 油票(可以買食用油) 全國糧票 食的變化:后 從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從細糧為主到粗細搭配 營養健康 后 “綠色年代” 綠 色 蔬 菜 從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從細糧為主到粗細搭配 營養健康 后 食物琳瑯滿目,講 究營養均衡、粗細 搭配、綠色食品, 健康飲食。 食 材料一: 20 世紀 60 年代,每月只有 3 兩的油和肉, 材料一是為了不得不吃野菜,作為糧食 當時一些機關工作者常成群結隊到山區郊外 不足的補充; 挖野生植物的莖,把它們磨成粉末,來彌補 糧食定量不足! 材料二: 近幾年,吃野菜成為時髦。很多天然的 材料二是因為生活水平提高,開始重視營養 野菜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不僅風味獨特, 全面和均衡。 而且常有藥用功效……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窩頭 野菜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匱乏、單調、營養不足 從“吃飽”到“吃 好” 食 住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前 公寓 社區住宅樓 別墅 農家樂 華西村農民住房 城鎮居民住房 寬敞明亮, 裝飾講究。 1995年,國家在城鎮啟動 了“安居工程”,讓中低收 入的職工能以成本價買到合 適的住房。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食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匱乏、單調、營養不足 居住條件差 從“吃飽”到“吃 好” 居住面積擴大、 住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改善 前 初 后 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問題?該如何解決? 減緩交通堵塞, 我有錦囊妙計! ?公交優先政策 ?開辟新的公交線 ?大力進行城市道建設 ?發展軌道交通(地鐵、輕軌) ?實行限行政策 ?提升市民素質 ?……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食 住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匱乏、單調、營養不足 居住條件差 交通條件較差 從“吃飽”到“吃 好” 居住面積擴大、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改善 交通條件有了 明顯的改善 二、就業和社會保障 (主要針對城鎮居民和企事業單位人員)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食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匱乏、單調、營養不足 從“吃飽”到“吃 好” 居住面積擴大、 居住條件差 住 思考: 什么是鐵飯碗?“鐵飯碗”有什么弊端? 改善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交通條件有了 要不要打破“鐵飯碗”? 明顯的改善 交通條件較差 統包統配,“鐵飯碗” 時期 制度 建國后 前 后 統包統配、鐵飯碗 沒有競爭、少了壓力 產生“等、靠、要”的 惰性思想,安于現狀。 企業不能擇才而用 個人擇業不能揚長 避短,不易人盡其才 評 價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食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匱乏、單調、營養不足 從“吃飽”到“吃 好” 居住面積擴大、 交通條件有了 明顯的改善 自主就業、持證上崗 就業培訓、公開招聘 住 居住條件差 改善 思考: 后的就業制度有什么優點?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交通條件較差 統包統配,“鐵飯碗” 時期 制度 建國后 前 后 自主就業、持證上崗、 就業培訓、公開招聘等 沒有競爭、少了壓力 有競爭,增加就業壓力 統包統配、鐵飯碗 評 價 產生“等、靠、要”的 調動人的積極性,促進 惰性思想,安于現狀。 人們提高自己的素質 企業不能擇才而用 企業能擇才而用 個人擇業不能揚長 利于自主擇業,發揮自己 避短,不易人盡其才 的才干,先富起來 促進人才的流動,促進 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 社會發展、優勝劣汰的需要 思考: 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需要, 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走共同富裕的道, 打破“鐵飯碗”時應該怎樣幫助那些 過程中產生的“”? 最低生活保障、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 以來 我 國 社 會 保 障 體 系 的 完 善 2002年參保人數已達到 養老 醫療 1億多人 7920萬人 失業 生育 工傷 1億多人 3400萬人 4200萬人 以來 我 國 社 會 保 障 體 系 的 完 善 2011年參保人數已達到 養老 醫療 2.84億人 4.73億人 失業 生育 工傷 1.43億人 1.39億人 1.77億人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 會各方面資源,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 受各種意外災害的能夠維持,保障 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 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 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 民生活質量。 公共福利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人民生活 的諸多方面,教育福利、衛生福利、文化康 樂福利以及住房福利等都屬于公共福利。 生活 方式 建國后 前 后 衣 食 住 行 就業 制度 社會 保障 數量有限、色彩樣式單調 豐富多彩、款式多樣 匱乏、單調、營養不足 居住條件差 交通條件較差 統包統配,“鐵飯碗” 退休金制度、公費醫療 從“吃飽”到“吃 好” 居住面積擴大、 改善 交通條件有了 明顯的改善 自主就業、持證上崗 就業培訓、公開招聘 最低生活保障、養老、 醫療、失業保險等 社會生活 時期 改 革 開 放 前 衣 憑布票,且數 量有限,色彩 和樣式也很單 調。千篇一律 的灰色中山裝 或藍色解放 裝 食 食物匱乏、 單調,人們 的營養嚴重 不足,有些 農村沒有解 決最基本的 溫飽問題 住 行 就業 社保 居住 條件差 農村:畜力, 步行; 城市:公共 鐵飯碗 汽車,自行 車 基 本 沒 有 改 革 開 放 后 服裝豐富多 彩,名牌服 裝爭奇斗艷, 服飾成為展 示人們風度、 個性的方式 人均居住 食物豐富, 面積擴大, 而且室內 講究營養 裝修和居 均衡,粗 住也 細搭配 有了明顯 的改善 自行車、摩 托車、公交 車、地鐵、 輕軌、私家 車。出門旅 游:除火車 外,飛機或 開私家車比 例上升 打破鐵 飯碗, 人才市 場,自 主擇業 社會保 障體系 逐步建 立和完 善 1、建國以來,我國人民對于時間的掌握發生 著變化,有這樣的說法:50年代看天上 (太陽),70年代看墻上(掛鐘),80年 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 機)。 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 B ) A.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 B.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變化 C.我國的輕工業發展很快 D.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 2、以來,人們衣食住行方面發 生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D ) A.人們的生活方式變革,觀念進步 B.城鄉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長 C.國家重視人民生活的改善 D.使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 展 3、“藍灰色的海洋”的說法形容 A 的是( ) A.前的衣著 B.后的服飾 C.前的住房 D.后的住房 4、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的根本 出在于( D) A.實行“公交優先” B.加強交通管理 C.減少汽車數量 D.發展道、地鐵、輕軌等硬件設 施 5、下列詞語中哪一項不是在開 放后出現的( C ) A.炒魷魚 B.跳槽 C.鐵飯碗 D.公開招聘 6.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不可能看見 的是( ) A.人們在街上排隊購買所有物品 B.人們的服裝只有簡單的灰、藍色 C.人們大多住簡陋狹窄的房子 D.汽車在高速公上奔馳 7、房價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及社 會的和諧穩定。早在1995年國家就啟動了安 居工程,它體現了我國: A城市化建設的要求 B勞動就業制度的 C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D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 8、“跳槽”、“人才市場”、“自主創新”等流 行語的出現突出反映了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B綜合國力的提升 C醫保制度的建立 D就業制度的變化 9、醫療制度的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 利益及社會的和諧穩定。目前,我國逐步建 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它體現了 我國: A城市化建設的要求 B勞動就業制度的 C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D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陶行知《自立歌》 專題六: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人 們 生 活 方 式 的 變 化 1.人們生活方式變化的原因是------------,到20世紀 末,我國整體上進入了--------社會。 2、前,人們的衣著被稱為 ,這主要是因為: 后衣著豐富多彩起來,這是因為: 3、前食物匱乏,單調,后,人們講 究 。 4、1995年,國家在城鎮啟動了 。 5、交通工具增多帶來的問題是: 解決的根本出 是: 6、前,人們工作是 ,以來人們可 以 ,① ② ③ 等新鮮食物層出 不窮,這就要求人們 ----------。 7、為了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 的社 會保障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成熟,建立了① ② ③ 。社會保障體系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