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血量大一點大人小孩可能就沒了
37歲的徐女士好不容易懷上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家人也倍加,但是沒想到的是,徐女士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差點大人和小孩都沒了。
“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現并不難,關鍵是要有這方面的篩查意識,雖然我們幫徐女士順利剖宮產了,但是希望這樣的產婦還是越少越好,因為實在太了。”浙醫婦院產四科的陳丹青主任說。
昨天下午,記者在浙醫婦院見到了徐女士和她的大女兒,小女兒還在新生兒監護室。
徐女士是家里的獨生女,父母一向很寶貝她,徐女士結婚后,丈夫也很照顧她。但是,結婚八年來,徐女士苦于一直沒懷上孩子,這次好不容易懷上了,家里別提多重視了。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心臟有問題,只是懷孕到第34周的時候,出現胸悶的情況,我才來醫院的。”徐女士說。
接診的醫生聽到徐女士的后,就讓她去做心臟B超的檢查。沒想到徐女士自己卻是一個“馬大哈”,拿到B超報告后,她就直接回家了,也沒給醫生看。
兩周后,徐女士又來到醫院做產檢。“很嚴重,看到她帶來的報告后,我馬上要她住院。因為情況危急,必須盡快做手術,否則就怕出意外。”接診的陳丹青主任說。
到底有多危急呢?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高壓、重度子癇前期、中毒貧血、低蛋白血癥。同時徐女士還是高齡、雙胎的產婦。這些診斷中的任何一條,都有致命的可能性。
慶幸的是,手術很成功,但是背后的風險,只有陳主任自己清楚。“分娩時出血量大一點、血壓有波動等這些放在普通孕產婦身上都不太要緊的情況,放在她身上很有可能就是致命的。”陳主任說,比如出現出血一多的情況,徐女士是不能輸血的,因為她的心臟功能承受不了,但不輸血又會加重本身的貧血,所以整個手術過程中醫生都不敢放松,唯恐某個環節一疏忽,徐女士和她的孩子就不保了。
過程很曲折,結果很。徐女士和她的兩個女兒情況都很好,但是因為心功能太差,未來徐女士無法給兩個女兒哺乳。徐女士出院后,還要做個心臟修補手術。
“其實,發現先天性心臟病的手段很簡單,只要做個心臟B超就可以了。”陳主任說。
記者了解到,徐女士小的時候,她的病情并不是沒有任何征兆的,她從小學開始,只要是參與長跑或者短跑,總是吃不消,成績也從來沒有達標過,跑不長,容易累。而這些,都是心臟不太好的表現。
遺憾的是,徐女士的父母相關知識了解不多,一直以為是女兒的身體比較弱,只是在生活上對她比較照顧,而從來沒有考慮過女兒是否患有什么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只要做好心臟修補手術,大多數都是能夠正常懷孕生子的。確定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我也他們在孕期做一個胎兒的心臟B超,因為和健康人群比起來,這些父母生下同樣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寶寶的風險要比高5倍。”陳主任說。
陳主任還說,如果錯過了胎兒期,沒有做胎兒心臟B超的檢查,孩子出生后也可以做個心臟B超的篩查,這個檢查費用不高,也沒有輻射,但是可以有效地發現心臟的缺陷,F在醫學技術發展也很快,許多先天性心臟病小患兒都能通過手術治愈,不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 標簽:孕期同房出了一點點血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