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校友講述登頂珠峰經歷:避開“堵車”成功登頂
由于要趁著一個好的天氣沖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希拉里臺階(海拔8700米)至南峰頂(海拔8800米)在5月22日當天,出現了嚴重“堵車”狀況,導致隊伍無法正常前行,氣候寒冷導致靜止中的隊員嚴重凍傷,并且延長了隊伍下撤的時間,備氧量不足,意外隨之發生。據尼泊爾當地媒體《喜馬拉雅時報》報道,5月23日-24日,至少有4人在珠峰遇難。
原西南交通大學老師賈林昌在珠峰“堵車”當天,正好返回了珠峰大本營,成功避開了這次事件,在登頂時雙目失明的他事后說道,“考慮22日天氣好,很多登山者會選擇這一天,于是選擇了提前沖頂。”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逯望一
攝影記者 劉海韻
幸 運
預料“窗口期”人太多 錯開高峰提前沖頂
現年54歲的賈林昌,現任中國華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EPC項目管理部經理,酷愛戶外運動,為實現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夢想,賈林昌歷經長期精心準備,從第一張攀登計劃書成型到今年成功登頂,正好十年。作為西南交通大學的校友,學校在他成功登頂后通過其官方微博發表祝賀。
26日,已經回到成都的賈林昌,在參加完西南交通大學的一場活動后,馬不停蹄趕到了與記者碰面的地點。握住他的手,堅硬的老繭和冷凍、摩擦后大塊翻起的皮,讓人印象深刻。這雙手的背后,正是賈林昌這次有驚無險的登珠峰經歷。
每年的4月5日-5月25日,是珠峰南坡的登山旺季,根據尼泊爾政府公關部的數據,今年共有381位登山者獲得了攀登許可,創了歷史新高。4月5日,賈林昌和隊友從成都出發,4月7日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4月13日,徒步到達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營。
從4月16日開始,賈林昌開始在大本營與羅布切峰壑珠峰昌C2、C3營地之間往返適應,“當時已經有很多隊伍達到,以往的登山季天氣都比較好,并且好天氣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很多隊伍會自由選擇攀登時間,比如一部分今天,一部分明天。”
然而,據賈林昌從4月13日達到珠峰大本營后的親歷所述,今年的天氣很不穩定,“兩天很好兩天很差,間斷出現,所以讓登山者很為難。”5月中旬,根據當地天氣預報,5月22日、23日兩天天氣狀況較好,也就是登山者們所稱的“窗口期”。
賈林昌說,預計在5月22日沖頂的登山者人數很多,可能會出現擁擠的情況,于是在領隊的建議下,他們決定提前行動。5月16日,賈林昌和隊友及向導從珠峰大本營出發,于5月19日晚上到達珠峰C4營地,為了錯開登頂高峰,隊伍于當晚直接沖頂,于5月20日上午8點過,登上了珠峰。
不 幸
下山途中雙目失明 每一步都是生與死的較量
“當到了峰頂看到只有我們一支隊伍時,確實很開心。”賈林昌回憶。不過,預料之外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由于氣候寒冷,狂風不止,賈林昌在取下面罩之后,只顧把眼鏡緊緊抓在手里,忘了佩戴,導致眼睛受傷。在峰頂停留了10分鐘左右,隊員們開始下山,下到海拔8700的位置,賈林昌眼睛開始失明。“最初感覺眼睛里很酸,往下走了一段,感覺眼前就是一片白霧,我以為是眼鏡出了問題,摘下之后還是看不見,我才曉得眼睛受傷了。”
體力、氣候和氧氣儲備是最大考驗,在向導的幫助下,賈林昌改變了面向山頂,通過繩索返身往山下滑的方式,而是背對山頂,面對下山的方向,左手套在繩索上,右手撐著山體表面,一步步往下走,終于在當日傍晚到達了海拔7900米的C4營地。
而此時,珠峰“堵車”還未來臨。5月21日,經過一夜的休息,賈林昌恢復了視力,繼續往山下走,在下山途中,見到了從C3營地(海拔7300米)前往C4營地(海拔7900)的登山者,“根據窗口期的時間,當時我就在想他們很可能遇上‘堵車’。”
記者根據賈林昌提供的照片和視頻看到,雪白的山腰上,一支長長的五顏六色的隊伍,在往山頂攀登,“由于受當時的條件限制,我和他們碰到后都沒有過多交流。”賈林昌說。
22日早上,南峰頂(海拔約8700米)到希拉里臺階(海拔約8800米)出現了嚴重“堵車”狀況。北大登山隊隊員王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于尼泊爾時間凌晨4點多到達這一路段,擁堵時間超過2個小時,而整個登頂過程中不光這一個地點堵,只不過這里是最堵的。他個人被堵時間總計超過5個小時。
由于“堵車”致隊伍無法正常前行,氣溫寒冷使靜止中的隊員嚴重凍傷,并且延長了隊伍下撤的時間,備氧量不足,意外隨之發生。據尼泊爾當地媒體《喜馬拉雅時報》報道,5月23日-24日,至少有4人在珠峰遇難。
回想起在登山途中見到的登山者遺體,賈林昌倍感遺憾,當自己成功登頂返回之后,也體驗到從沒有過的恐懼。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攀登珠峰每一步都是生與死的較量,每一步都是對體能和意志的考驗”,他以無腿老人夏伯渝為榜樣,“爬”過昆布冰川、攀爬洛子峰西壁、經過“黃帶”、渡過“希拉里臺階”,一步一步向著夢想前行,向著珠峰前進,最終一嘗所愿。
原標題:避開“堵車”成功登頂 不幸“失明”艱難返程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