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視察組實地走訪發現 民企對改善營商環境有這些期待
“我們感受到春風拂面,聽到春雷隆隆,但落到我們身上的春雨還不多。”近日,省政協視察組在與民營企業座談時,聽到企業家們話語中的期待是如此急切。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省政協共同制定的《2019年度協商計劃》中8個民主監督議題之一。
去年,中央先后發布了減稅降費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系列新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拿出20條真金白銀的干貨實貨。如今,這些好政策在基層落實情況如何?民營企業發展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
從成都到瀘州、遂寧,實地走訪司法、行政服務窗口、民營企業,與地方政府、民營企業負責人分頭座談……省政協社法委組織部分省政協委員一路摸實情、找問題,省紀委監委、省政府有關單位也應邀派員參加視察。
□本報記者陳婷
政府:及時細化落實相關政策,為企業提供便利
視察組了解到,各地各部門都及時細化落實中央和省上相關政策的具體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便利、保駕護航。
省發展改革委與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通報:近年來已3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累計取消核準事項40項,省級及以上核準事項累計減少70%;實現了企業備案制投資項目“在線告知備案”;省定政府性基金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均實現“零收費”。
省公安廳將優化營商環境納入“督考推”,與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省法院為全省各級法院處理涉民營經濟各類糾紛提供統一的司法政策指引。省檢察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去年受理各類民事行政監督案件5523件,同比上升8.4%。
成都市著力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審批服務模式,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群眾跑政府的次數,并出臺全國首個企業公共信用等級劃分地方標準,建成50余家職能部門互聯互通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針對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和建議,遂寧市政府開展“企業最不滿意十件事”整改工作。該市金融部門積極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2家銀行實現了銀行網點辦理不動產登記和社保服務。
企業:融資難辦事難檢查多是突出問題
為打消民營企業顧慮,視察組與民營企業負責人的座談,要求當地政府的人員全程“回避”。
座談中,企業家紛紛呼吁:加快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打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融資難、融資貴是反映最集中的問題。企業普遍反映,在金融機構貸款不僅門檻高、成本也非常高,“加上利息和各種名目的費用,有的民企向銀行貸款成本是國企的1.5倍—3倍,并且還要全家老小簽字擔保。”因為門檻高,一些民企轉而通過高息民間借貸解決周轉資金。
企業認為,近年來政府公共服務有改善,但提升空間仍很大,存在“領導一換、政策就變”“新官不理舊賬”等現象;政策“一刀切”限制了合法合規經營企業的發展空間;電費優惠政策實際執行效果“明降暗升”;一些政府項目對國企和民企區別對待……“現在政府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但是辦事效率低了,真正得到解決的問題少了。”
不止一家企業反映,涉及安全、環保方面的檢查多,多頭執法、隨意性強,“希望執法檢查能給企業多一些專業指導和整改機會。”
委員:建議加強政府自身制度建設
為什么政府部門做了很多事,但企業獲得感卻不高?視察組成員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出臺的政策精準性、銜接性不夠,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重制定、輕宣傳、輕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執行不到位。
“法治是最有力的營商環境保障。”參與視察的省政協委員看法一致:“當前迫切需要創新制度機制,確保好政策得到執行落實。”
省政協委員們建議,搭建暢通的政企溝通平臺,便于政府定期了解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跟蹤政策的落實效果并及時調整完善;制定政府工作人員服務行為規范,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體系,鼓勵干部大膽為企業出主意、辦實事。
記者了解到,省工商聯正努力推動系列創新舉措:建立包括政策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政府和企業雙向評價、營商環境指數發布等在內的軟環境評價機制;與省法院合作建立四川民營企業法律維權中心;建立四川中小微企業服務中心,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稅務、金融、政策等集成服務……
對此次視察發現的問題及相關意見建議,省政協視察組將于6月向省政府作專題反饋。
原標題:民企對改善營商環境有這些期待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