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高考在即,教育部發重要提醒!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7-07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高考在即,教育部發重要提醒!

高考真題絕密答案!

分數不夠,花錢保錄取!

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急擴散!

……

這些高考詐騙套路你都了解嗎??

每年高考前后

都是涉考詐騙案件的高發期

7月4日,教育部梳理

近年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

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

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一:謊稱有高考答案出售

每年都會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平臺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標榜“準確率極高”“違約退款”等誘惑信息,并以“預付訂金”等名義要求用戶先付款。

還有的不法分子聲稱,可以花錢雇傭“槍手”替考,還有的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用戶電腦或手機發送病毒,套取用戶信息。

△圖片來源:@平安常平

【案例詳情】

2019年6月12日,山東濟南警方破獲一起網絡售賣高考押題試卷騙取考生家長錢財的案件。

據民警介紹,數萬元一套的高考押題試卷,其實是嫌疑人李某花幾百元從書店和網上買來的普通考試試卷。

李某利用家長想提高孩子高考成績的急切心理,冒充某知名輔導機構負責人向家長兜售所謂“高考押題試卷”,騙取多位家長錢財共計十余萬元。

2019年7月,據紅星新聞報道,一名在校大學生高考當槍手被判刑期4年6個月。

教育部提醒:

高考試題屬于國家絕密級材料,其保管和運送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觸試卷的人員都實行封閉式管理。考生及家長不要存在僥幸心理,更不要購買所謂“高考絕密答案”等。 購買涉密材料,本身也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 “組織作弊的”“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都屬于違法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明確, 對在高考、研究生考試以及司法考試等4大類“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騙局二:販賣大學“內部指標”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長不熟悉高考相關招生政策實施詐騙。有的聲稱不用看分數,只要花錢就能搞定;有的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收取高額“定向費”。

【案例詳情】

李某在朋友交往中得知,高某的獨子即將參加高考,遂告知對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任教授,可通過“內部指標”幫孩子上大學,只要肯花錢就行。

高某孩子的高考成績出來后,分數只能上三類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某求助,并根據對方要求支付了15萬元“活動”經費。

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帶來的錄取通知書, 但與此前承諾不同的是,通知書上的錄取學校是一所并不知名的學院。

對此,李某解釋稱,孩子只是暫時先在該學院軍訓,結束后就可以轉入之前所說的名校讀書。

然而,軍訓結束后,孩子仍然在這所不知名學院讀書,同時,高某還了解到,這家學院面向社會招生,并不局限于高中畢業生,畢業后也無法提供國家承認的學歷,與李某聲稱的知名高校更是沒有任何關聯。意識到被騙的高某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最終, 李某被法院認定為實施詐騙罪并被判刑,此前騙取的十幾萬元也如數退還給高某,但此時距高校開學已過去數月,其他落榜考生也早已開始復讀。

教育部提醒:

高考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招生錄取工作都是在網上進行,并 嚴格執行已公布的招生計劃,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更不會向家長收取高額費用。

騙局三:準考證年年丟失

以往高考期間,網上經常流傳××考生準考證丟失的信息。網友們看到后替考生著急,迅速在群內和朋友圈轉發,短時間形成影響范圍較大的輿情。

有不法分子往往借此虛構情景騙取網民同情。若有好心人按照電話號碼回撥,并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 就可能掉入吸費陷阱。也有網民虛構撿到“試卷”消息,借高考話題散布虛假信息博取關注。

△圖片來源:東南網

【案例1】

從2016年“白婭倩”、2017的“楊雷雷”“孫超”“黨喜龍”、2018年“劉明煒”“劉明婷”等同學到2019年的“劉思宇”,年年丟失準考證,內容如出一轍,套路依舊。

【案例2】

2013年,在高考前夕,四川宜賓市一網民發帖稱, “今天路過教育局,看見一輛貨車上面掉了一樣東西”,并配有2013年高考全國試卷的印章牛皮紙袋圖片。

經網民舉報后,宜賓市公安局臨港區分局立即啟動應對高考突發事件工作預案,迅速開展一系列落地查證工作。

經過偵查、核實,此貼為網民楊某虛構內容。楊某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查處。

教育部提醒:

看到類似信息, 建議先跟考生所在中學或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的舉報電話聯系確認。在未經核實的情況,建議不做轉發,更不要撥打信息中的聯系電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于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騙局四:高考閱卷有貓膩?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前后,總有人炒作某地高考閱卷工作極不嚴肅,閱卷教師甚至不管對錯,亂打分。

事實證明, 發布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為博取關注,還有的是部分高考成績落差較大或考試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長武斷地認為是閱卷出了問題,胡亂猜測。

【案例詳情】

2019年高考前,一篇題為 《驚人!!!中國高考判卷內幕,寒心啊!》的文章在網上熱傳。

該文作者自稱是“山西某中學教師”,參與過高考閱卷。在閱卷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閱卷老師為了趕進度,不管對錯隨意批改,而且復核者也未發現問題,甚至出現了“20分題被給0分”的極端情況。

文章最后得出結論:“高考關系著考生的前途,但閱卷是考生的關口。考生能否順利過關,不完全決定于學習成績和答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考生的運氣,閱卷老師的心情。”

文涉及高考內容,吸引眼球,在網上流傳至少已經超過10年,內容嚴重失實。由于內容過于“驚世駭俗”,每年高考之后總會被好事之徒拿出來傳播。

2019年,教育部官網在盤點高考謠言時已對該文進行過專門辟謠。

教育部提醒:

現行的高考“網上評卷”模式,從制度設計到實際操作充分體現客觀公正。 評卷教師要過“四關”:資格關、培訓關、考核關和試評關。

閱卷一般實行 “一人評一題”“雙評制”,“雙評”超過一定差值的,則提交第三位教師進行“三評”,確保評卷分數的準確和有效。

此外,評卷系統還制定了嚴格的評卷質量監控體系,對評卷質量進行全程跟蹤、實時監控和分析,及時預警和提示等,確保出現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

考生防詐騙,牢記以下原則:

接電話,不管是誰,只要一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

只要一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掉;

只要一談到是公檢法稅務或領導干部,一律掛掉;

所有短信,但凡讓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

微信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

這些證件信息一定要保管好:

身份證

準考證、考生號和密碼

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準考證,這是進入考場的憑證,切記不要將自己的準考證曬到網上或者朋友圈,你的個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成績單

成績單同樣包含考生號、姓名等重要信息,也不要輕易泄露或曬到網上,容易被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個人信息做其它的事情,或者打包賣給第三人,第三人通過電信詐騙或者發送廣告的方式來侵害用戶的個人隱私權。

志愿填報信息

志愿填報所有的重要信息和登錄密碼等資料,也絕對不能泄露,前幾年發生了多次周圍同學或者朋友惡意篡改他人志愿事件,大家應引以為戒。

錄取通知書

錄取通知書中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證號、準考證號、考生號、錄取專業等信息。如果被詐騙團伙利用,給考生發假的信息,或者打詐騙電話騙取錢財。每年高考過后,都有很多考生和家庭為此上當受騙。

考生和家長要避免上當受騙

通過權威正規的渠道獲得信息

多一份用心,多一處求證

不信謠,不傳謠

本文來源:教育部官網、@蘭州公安等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麥當娜香港將開唱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