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讀書,最重要的是行動
01
記者:教師的知識結構影響教師能否上升到更高的閱讀層次。您認為,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在素養(yǎng)上最缺什么,最需要閱讀哪些方面的書籍?
竇桂梅:當今小學教師急需提升的是自身人文素養(yǎng)和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我們今天看到媒體報道部分教師毫無人情與底線的行為,這背后反映的首先是這個教師作為一個人,他所應當擁有的正義、平等、博愛等最基本的素養(yǎng)是缺失的。當然,這背后有小學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小學教師的負擔普遍很重,白天就像上滿了發(fā)條的鐘表,沒有片刻的喘息,這是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無法理解和體會的。于是,有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不看新聞、不讀報紙,更無從談讀書。
對于這樣的教師,只要能捧起書本,哪怕是閱讀文摘小品、掌故趣聞,就算是修身養(yǎng)性了,總好過逛街、打牌。而對于教師隊伍中那些“有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我想,不用我推薦,他們也一定能自覺地為自己的思想準備盛宴。
至于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閱讀,我想應當分成兩種:一是作為教師應當讀的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等方面的讀物,特別是當一個成熟的教師到達職業(yè)高原期的時候,回過頭來看那些自己曾經(jīng)讀過的書,也許會有許多新的領悟,覺得“誠哉,斯言”;二是作為某一學科的教師應當讀的屬于所教學科的讀物,就語文教師來說,起碼得閱讀文藝理論、中外文學史、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等相關方向的圖書,以及相當數(shù)量的文學作品。
當然,不論是閱讀哪種類型的書籍,經(jīng)典和原典都是首選。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閱讀經(jīng)過時間淘洗的經(jīng)典,以及代表作家、作品本來面貌的原典,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02
記者:語文教師要成為雜家。對于如何更好地吸收人文、歷史、心理等知識,為教育教學所用,您有什么樣的經(jīng)驗或建議?
竇桂梅:其實,不單是語文教師,所有的教師都應當成為“專才和通才的結合體”。關于語文教師的閱讀,我想是否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循序漸進,量入為出。我們知道,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第一步是培養(yǎng)興趣,請君入甕。其實,教師讀書也是這樣,特別是讀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書籍。如果覺得韋勒克和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無趣,那么不妨先從孫紹振、王先霈的文本細讀指導叢書讀起。如果覺得《萬歷十五年》太過理性,那么《明朝那些事兒》則足夠通俗易懂。如果覺得《存在與時間》太具挑戰(zhàn)性,那么《蘇菲的世界》《思想的盛宴》則是不錯的替代品。凡有所得,必成學問。
第二,逼著自己養(yǎng)成閱讀習慣。好的習慣需要重復21天方能形成。如果以前沒有讀書的習慣,那么逼著自己每天搶一點、占一點、擠一點時間,就像薛瑞萍老師說的“戀愛的人總有時間擁抱,想讀書的人永遠都有時間閱讀”,一點點形成習慣后,手邊沒書的日子,反而會覺得分外空寂。
第三,學會建立讀書與教書之間的聯(lián)系。雖然古人說書中有黃金屋,書中有千鐘粟,但死讀書的結果就是讀死書。語文教師在讀書的時候,心里要有一根弦,即書中的內(nèi)容是否與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關聯(lián),凡是好的素材都要注意積累。偶然習得的知識或經(jīng)驗,也許能為你的課堂增光添彩。無論如何,讀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當閱讀積累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突破后,身為語文教師的你,就能真正笑傲課堂、指點江山,就能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刁難詰問做到兵來將擋、應對自如。此時,公開課、評優(yōu)課等統(tǒng)統(tǒng)都會納入你的掌控,你的教學會達到摧枯拉朽、勢如破竹的境界,每天引得學生歡呼雀躍,讓教室里艷陽高照。
03
記者:從教師到校長,您的閱讀內(nèi)容和方法想必發(fā)生了改變。您認為,作為校長的閱讀與作為教師的閱讀,有什么不同?作為校長,您有什么樣獨特的心得體會?
竇桂梅:擔任校長之后,角色轉(zhuǎn)變了,有太多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沒有學習過的事情要面對。所以你的閱讀就不再僅僅是個人意義上的愛好,而必須是帶有責任、有所擔當?shù)拈喿x,因為你也許會因為它,影響自己的決策,改變學校的航向。
金克木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將人們的讀書分為以下幾類:
跪著讀的書
- 標簽:孟蘇鐵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