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恐懼癥,9個教學法啟發新思路,英語老師必看!
1. 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際法也叫功能法或意念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充分理解、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中交際法經常采用二人對話、三五人成組的小組活動以及全班大討論等形式,在活動中培養其交際能力。探討的是如何把學用合一。
在使用時,雖然交際法不排斥語法,但也不可能詳盡講解語法,這樣學生的語言質量會受影響,因此,交際法比較適合于中級以上外語水平的學生。
2. 全身反應教學法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
全身反應教學法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聽教師的指令,學生做動作來學習,學生在行動實踐中邊做動作邊學習詞匯與語法結構。
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同時也大大強調了對聽的能力的培養。
但是對于復雜有難度的語言內容就顯示出了局限性,因此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初學外語的年幼的小學生。
3. 沉浸式教學法(The Immersion Approach)
沉浸式教學法,是講課時老師只講所要教授的語言,同時借助直觀教具、身體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讓學生沉浸在目標語言里,以期獲得耳濡目染的效果。
沉浸式教學作為一種嶄新、有效的第二語言教學模式,是指用非學習者母語的語言作為直接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吸取了語言習得與學習的研究成果,主張加大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量,并使掌握外語深入到各門課程中,是使學生學好外語的根本保證。
使用沉浸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大批量高水平的雙語教師。此外,雙語的差異以及使用環境的不同對學習的效果影響也很大。
4. 任務型教學法TBL (Task-Based Learning)
任務型教學又稱基于任務的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這種“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由于任務型教學法的開放性,它能吸收其他多種教學法的所長,在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5. 項目式教學法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
顧名思義,項目式教學法是基于項目的教學法的簡稱,即學生通過一段時間內對某個真實的、復雜的、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探究,并從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基于項目的教學法與前述任務型教學法有很多相同之處,這里不再一一贅述,此處強調項目式教學法的幾個特點。
其一,項目式教學法注重知行合一,即把所學知識和技能相結合,尤其關注學生的思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包含了備受關注的未來領導力的培養。
其二,“真實復雜有挑戰性”要求該項目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而且又不能簡單,但也防止過于復雜讓學生望而卻步。
其三,因為是項目,其中包含多個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時間跨度也因項目而異。需要學生們在一段時間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其四,因為時間有跨度、問題有挑戰性,教師要全程跟蹤,與學生一起反思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不斷完善或優化解決方案。
其五,項目最終成果化展示。
6. 差異化教學法(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Strategies)
差異化教學法又名分層教學法,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教會不同的學生相同或不同的教學內容。
差異化教學法通過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滿足其個體需求的任務來確保所有的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這是一種在學生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仍然有針對性地實施個體化的分層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7. 探究式教學法 (Inquiry-Based Learning)
探究是IB國際文憑課程教學最為看重的教學方法,可謂是教學原則之首。
探究式教學法是典型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教學法,在教學中極其常用。該教學法又稱發現法和研究法,是教師通過啟發式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途徑主動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方法。
由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啟發激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自覺探究世界,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探究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較高的循循善誘的引導能力,之后就是學生自我驅動的探究。
探究式教學法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Step 1Introduction: Hook the students’ interest by asking them wellprepared questions.
Step 2Hypothesis: Activating their prior knowledge might be useful.
Step 3Planning.
Step 4Research / Exploration / Investigation.
Step 5Analysis / Discussion / Reflection.
Step 6Present and share their findings (pairgroupclass) and take time to reflect.
8. 游戲教學法 (Game-Based Learning)
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游戲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是典型的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非常受孩子們喜歡,因此也是少兒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游戲教學法并不只是單純的玩游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都是服務于教學目標的。游戲教學法可使用的游戲有很多,教師可以拿來直接使用,或者略作調整創新。
Throughout my years of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I have creatively tried to incorporate children’s different strengths and learning styles to help them to remember spelling words.
游戲:Rainbow Writing
Simply writing the spelling words many times is a timehonoured way of learning spelling; but this could be varied by asking the children to write over the top of the same word with a different coloured pen or pencil. Another variation is to make a poster with the word written many different times in different colours and in different styles. Children who are artistic, have tended to enjoy doing this.
9. 合作式學習教學法(Cooperative Learning)
眾所周知,語言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而語境的產生必然要求合作。在合作學習中,同伴間互相協作,不僅共同創造了語境,還在合作中鍛煉了合作學習所需的各項技能。
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并實施合作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尤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借助小組的基本形式,通過小組同伴的溝通與交流,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
簡言之,合作式學習就是學生共同學習,以完成共同的目標。
本文節選自《從備課開始的56個英語創意教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授權發布。
《從備課開始的56個英語創意教學》
著 者:丁仁侖 (澳) 珍妮
- 標簽:怡清源茶業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