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的21世紀技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新時代背景之下對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更新層次的進一步要求。學生面臨著概念性知識的深度學習、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運用等多種挑戰。
馬云在世界經濟論壇上也談到了未來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時,說道:“教育現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我們不改變教學方式,30年后我們會陷入困境。”
未來的學校,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能力、應對挑戰和變化的能力。
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記住很多知識的人,而是能夠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并且用其獨立思考的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如何鍛煉學生融會貫通、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是擺在當前學校教育和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與挑戰。
項目式學習,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被視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培養未來競爭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要求學生不僅學習圍繞項目的內容,還要學習重要的學習、讀寫、生活技能,如口頭表達、寫作、協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時間管理等。
有效的項目式學習:造就獨立的學習者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何為“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主張運用項目推動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是一種促進以學生為主、對現實世界的主題或問題進行探究的創新方法。
項目式學習的目的是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靈活度并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更好地參與研究和調查,從而提升現有的教學質量。
項目式學習的關鍵在于其互動交際的功能,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改變他們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教育者應該有意識地去建立有意義的、學生參與的學習環境。這種學生的參與體現了建構主義的學習方法,即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參與到真正的任務當中,并創造意義與價值。
“+1”教學法的核心目的:培養學生的21世紀技能
近些年,國內的許多教師和學校也在嘗試進行項目式學習,但由于對項目式學習的概念與基本要素了解不夠,很容易陷入“為項目而項目”的旋渦中,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如何有效開展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的21世紀技能呢?答案就在“+1”教學法之中。
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跨學科項目式教學:通過“+1”教學法進行計劃、管理和評估》一書中,跨學科項目式教學領域的領軍人物阿卡西婭
- 標簽:團伙搶劫打傷民警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