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產爸爸的怒吼: 我寧愿我的孩子, 回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時代!
今天分享一篇演講稿,題目是《教育,我們這一代父母的迷!,演講者儲殷,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也曾是《我是演說家》全國總冠軍,更是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父親。
在演講中,儲殷以一名中產家長的身份,闡述了當前教育改革家長的迷茫與困惑,語言很犀利,未必代表主旋律,但是他的困惑和吶喊或許能代表當下很多家長的心聲。
演講者|儲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我是演說家》全國冠軍。本文由 作家魯稚推薦,選自微信公眾號“快微課”(ID:i2reads)。
01
剛剛有人說心理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一聽我就渾身發麻。因為這些年教育改革的一個前提就是: “這個好重要,這個特別重要,我們來加一門考試吧!”
體育好重要,我們來考體育!
美術好重要,我們來考美術!
現在生命教育也很重要,你想干什么?
教育改革講了半天,怎么孩子越來越累了?因為哪個重要就要考哪個。
我真的覺得好害怕,孩子老讀書,不搞體育,我們就來考體育;孩子老讀書,沒有時間學音樂,我們就來考音樂……
來吧!讓我們用考試的方法解決應試教育的問題!
02
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做一個中國家長那么失敗。
比如講自信,我怎么教孩子自信?我自己都不夠自信啊,我孩子小學四年級拿他的數學題給我做,我不會做呀!
我最后只有發出非常虛弱的聲音:爸爸是個文科生,找你媽去,你媽是理科生。
好不容易把題目輔導完,已經精疲力盡了,還要教價值觀。
教育改革喊了這么多年,學生、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社會的焦慮越來越明顯,可是我們看看今天所講的這一切東西跟10年前講的有任何變化嗎?沒有任何變化。
那我想問一下,我們的教育改革到底做了什么?改革是否成功不要問設計者,要問我們這些實際改革的承擔者,我自己作為一個家長,一聽到教育改革就哆嗦: 又要收錢了是吧?又要考試了是吧?你們又想怎么樣?
3:00孩子放學,我5:30下班,中間這兩個半小時誰來解決?
上重點高中的名額就那么幾個,人人都要考大學,985、211就這么幾個。我告訴他這不重要嗎?告訴孩子成績不重要?分數不重要?作為一個家長我說不出口。 我們知道這個時代如何懲罰成績不好的人,不要拿小概率的事件忽悠我們。
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上不了好大學意味著什么。如果成績不重要,北大老師的孩子就別上北大附中,就別上北大附小,把名額讓給我們這些在意成績的人好不好?
你們發現沒有,清華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兒園,附小附中,上得不亦樂乎,然后告訴我們:“你們這些家長要保持淡定!”我能相信你嗎?我都比你差這么多了,我的孩子比你差這么多?我們靠什么?那不得靠玩命嗎。
教育對于我們這些中等家庭而言,不就是通關嗎? 什么教育是成長啊,成長的前提是你要有機會成長啊。
為什么海淀區競爭這么激烈?因為那樣全中國最多的考二代在哪里。
考二代為什么會那么累?因為所有的考一代都知道,考試才是硬道理!
03
如果我問:教育的目標是什么?
他們會告訴你,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幫助孩子成長。
但是有沒有人告訴你, 在任何一個國家里,教育都是用來實現社會分層的?
相比于資本,相比于身份,相比于關系……通過考試來劃分人的階層是最合理的事情!
東方國家的考試是干什么用的?是田園牧歌,為了幫助你成長?
不!不!不!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后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教育是干這個的!
所有教育專家講的所有夢想,作為一個家長告訴你們,對我一點用都沒有!我知道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會面臨什么樣的結果,我知道我的孩子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會面臨什么結果,在這么重大的壓力之下,你跟我講情懷,我怎么能夠接受?
04
教育越來越公平了嗎?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知道我們重點高校里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
減負真的讓孩子更輕松了嗎?不對的,減負的結果就是軍備競賽。
我的孩子在學四五年級的知識,他的同學已經在學初中二年級的知識了;我的孩子上8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他的同學上20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
我的小學是無憂無慮玩過來的,現在我的孩子每天放學非常自覺地上輔導班,寫作業,為成績焦頭爛額,這就是減負的結果嗎?
在出口有限的情況之下,壓縮公立教育的時間,減輕孩子在學校的負擔,只會造成一個結果
- 標簽:機床設備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