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青春的名義,活在自己的時區
【雨霖鈴專欄】
我以青春的名義,活在自己的時區
原創作者|楓樵
01
關于“慢”的哲學
“你這節課上得不錯,我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設定時間限制:比如你讓學生用大約十五分鐘完成作業,而我通常不會這么做,我只會不停地巡視,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學進度……”這是六年級的雪莉老師聽完我的課后作出的中肯評價。
我的內心稍稍震顫了一下:喔,這是關于“慢”的教育。
幾年前,一篇名為《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文章風行一時,那字里行間對于“耐心”的詮釋,給無數心急如焚的家長和老師帶來了一劑清涼的解藥。
從小接觸了太多關于“追”的生存法則的我,對 “慢”的哲學一度感到陌生。但可以肯定的是,萬物都有不同的生長速率,單一的指標衡量不出千姿百態的美。
02
完美的時區
無意中讀到這樣一首小詩:
“紐約的時間比加州早三個小時,
但加州并未因此而放慢速度。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離世。
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
然后活到了90歲。
有人至今單身,
余者則早已成家。
奧巴馬55歲就已卸任,
而川普70歲才當上總統。
每個人本就有自己的時區。
身邊有些人貌似遙遙領先,
也有人好像處處落伍。
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不要嫉妒或取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恰當的時機。
所以,放輕松。
你沒有落后。
也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于自己的時區里,一切都分秒不差。”
(譯作有改動)
從東八區的體制內教書匠到西五區公立小學的實習生,我跨越了十三個小時的時差。
每天到了放學時間,我獨自背著沉重的書包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切索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
網站熱點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