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會成立 800條"機會清單"等你來
常住人口多達1633萬人的成都,是如何讓幸福感不褪色?“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成都論壇”剛結束不久,12月5日,成都又完成了兩件大事。
一件事是,成都專門成立了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會,作為人、單位自愿結成的地方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圍繞宣傳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理念、搭建交流平臺、培養儲備人才等開展工作。
同時,成都還在當日發布了全市社區服務項目與社會企業服務產品機會清單,來自500多個社區的800多條服務項目需求,主要涵蓋了教育、醫療、文化、養老服務、院落生態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環境保護、弱勢群體幫扶、綜合治理等領域。
從一個促進會和一份機會清單里,可以觀察到成都關于社區發展特別的理念和邏輯。
發布800多條項目需求 吸引社會主體參與
據悉,本次對接會面向全市22個區(市)縣征集需求,共征集到來自500多個社區的800多條服務項目需求,主要涵蓋教育、醫療、文化、養老服務、院落生態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環境保護、弱勢群體幫扶、綜合治理等領域。
比如,成華區保和街道天鵝社區就一口氣發布了環保、治安、文化三個需求,包括計劃以向第三方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等。
現場還有來自全國各地70余家社會企業和觀察社會企業參與,它們分布在弱勢群體幫扶、教育、文化發展、社區服務、醫療、養老、環境保護等領域。
為了顯現成都社區的機遇,當天下午還專門舉行了企業路演和閃電推送環節,不同領域的社會企業向社區居民展示了產品和服務。
“通過此次對接會,將架起我市城鄉社區和社會企業項目對接的橋梁。”對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成都市在探索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實踐中,緊抓社會企業培育發展歷史機遇,在全國率先從市級層面系統推動社會企業培育發展,吸引更多社會主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立足居民多元需求,提供更多個性化和綜合性的服務選擇與發展路徑,進一步提升了社區服務水平,助推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設。
樞紐型、平臺型、智庫式 促進會掛牌成立
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會,是由一批長期從事社區研究、社區工作及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個人、單位自愿結成的地方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這是社區發展治理的又一實踐創新。”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評價說,作為聚焦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的樞紐型、平臺型、智庫式社會組織,促進會在黨委領導下代表社會各界的行動力量,是黨委與社區、社會間的橋梁。
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黨委書記申民輝當選為該促進會會長。接下來,促進會將重點圍繞宣傳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理念、搭建交流平臺、培養儲備人才、提供咨詢建議和加強對外合作等五項工作展開。
申民輝尤其提到,促進會將以“17N”模式開展具體工作。“1”指促進會將堅持黨建引領,構建社區發展治理黨建支撐平臺。“7”指促進會聚焦的7項工作平臺,包括:會員交流平臺、觀察研究平臺、社治人才平臺、宣傳影響平臺、資源整合平臺、行業標準平臺、跨界融合平臺。“N”指促進會基于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的各具體內容凝聚組成的專委會,例如社區規劃專委會、社區志愿服務專委會、社區基金(會)專委會。通過專委會的形式推動各類工作更加規范地做深做實。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嚴丹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