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施展營商環境組合拳 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
不排隊、不預約,企業的社保服務手機支付寶就能辦理;哪里有企業,就讓哪里成為“人才高地”;為落戶企業提供全員、全面、全天候、全過程的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武侯區打出了“組合拳”。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關系城市競爭力的關鍵。今年是成都市委確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成都強調,要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抓手,走出彰顯成都特色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之路。作為中心城區之一,武侯區如何落地落實?怎樣創新見效?市民和企業最有發言權。昨日,本報記者跟隨武侯區營商環境建設的“體驗者”一起,解鎖武侯區營商環境這套“組合拳”。
體驗者
市民代表:陳芳
“伯樂獎”入選代表:張曉東
企業代表:京東集團西南區副總經理楊賀欣
市民陳芳:“社保業務支付寶辦,既省時間又方便!”
打開支付寶,搜索“武侯服務”,進入“武侯服務”后,在熱門事項中選擇“社保服務——社保業務”中的“表格類業務申請”,最后選擇單位所需辦理的業務……“不排隊,不預約,手機上就辦結了,又省時間又方便,武侯這樣的營商環境真是太贊了!”武侯區內一家企業負責人陳芳向記者演示了用支付寶辦社保業務的全過程,她對武侯開通的這項“支付寶”業務,贊不絕口。
“社保單位業務是企業辦事的高頻事項,以往辦理時企業要安排專人在上班時間到社保服務大廳辦理,由于辦件量大辦事人員需要長時間等待,加上來回路程差不多要花大半天時間,簡單一個事情產生大量額外成本。”陳芳認為,減少辦事成本之后,企業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和人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伯樂獎”入選代表張曉東:“優化營商環境從涵養人才生態做起”
張曉東除了是“蓉漂”,還是成以(成都)創業孵化器負責人,今年,他又新添了一個身份——武侯區“伯樂獎”入選代表。
“優化營商環境從涵養人才生態做起,武侯區非常重視人才,在人才政策方面,出臺了‘諸葛人才’系列政策,吸引優秀人才來到武侯落地生根。特別是授予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諸葛精英’榮譽稱號,幫助被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有效改善了工作生活條件,這也是我們企業在武侯區開展人才引進工作極為重要的工作基礎。”張曉東認為,武侯區在優化一流國際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可以幫忙搭建專家人才交流平臺,每年舉辦一次高端人才的交流會,對創新項目和創業心得進行分享及交流。
京東集團西南區副總經理楊賀欣:入駐武侯10年了 成都京東營業額增長了70余倍
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成功澆筑,上個月,京東集團西南總部大廈主體結構正式封頂。作為電商龍頭企業京東在西南布局發展的大本營,京東西南總部將在2020年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落戶10年,武侯從未讓人失望過,無論是硬件配套,還是軟件服務,總能給人驚喜,我們成為武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見證者。”總部大廈的建設讓京東集團西南區副總經理楊賀欣豎大拇指:項目簽約落戶后,武侯就“開足馬力”,不僅將一處在建工地變成辦公樓,道路、綠化以及配套設置也全面到位。
更多“驚喜”,讓楊賀欣對武侯優良的營商環境連連點贊。成都京東成立之初,為公司提供過渡辦公用房3萬多平方米,支持京東在武侯區安營扎寨;公司剛剛入駐時時間緊,面臨招人難,是武侯幫助他們在一個月之內招齊了500人,后期又促成京東與10余家高校簽訂“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幫助京東建立了強大人力資源“蓄水池”,這些人才很多后來都成長為物流、電商、零售方面的專家型人才;武侯區還創新性成立了全國首家電商職稱評定工作站,幫助京東118名員工完成全國首批職稱申報評審;為加快建設京東西南總部基地,武侯區啟動了兩條10KV(千伏)專用電力線路和武盛街等配套道路建設,確保京東集團西南總部大樓在2020年底可以整體交付并入駐……多年來,武侯區通過不斷強化政策引導、加大服務力度、優化投資環境,促進京東持續健康發展,也實現了企業成長與區域發展的同頻共振。
“武侯區、武侯新城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多年來為我們提供全員、全面、全天候、全過程的服務,在這里發展覺得安心。”楊賀欣告訴記者,過去9年間,成都京東營業額增長了70余倍,在武侯區實現了高速發展,這一切成績的取得與武侯一流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武侯區在電商產業功能區建設的過程中,在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供給、應用場景構建和接入、政策支持、政務服務環境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甚至采取“一企一策”等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勵,為京東的落地和成長創造了適宜條件、土壤。
深耕武侯多年,崛起于電商業務的成都京東如今已發展為包括電商、物流、智慧供應鏈研發及賦能、電商云、電商創新孵化、電商運營及培訓、客服中心、消費金融、無界零售等在內的完整電商生態。成都京東將依托京東在電商、物流、科技等方面的業務積淀和平臺優勢進行向外輸出,為武侯區、成都市在新經濟產業培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公共服務建設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合作契機和可能性;聯動京東常年積累的消費數據和消費場景,為全行業提供開放賦能平臺。
訪談
武侯區行政審批局分管副局長熊紅兵:
營商環境新政頻出 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對一個城市來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是競爭力。對企業來說,營商環境就是投資吸引力,哪里的營商環境好,人才、資金、項目就會往哪里流。”記者專訪時,武侯區行政審批局分管副局長熊紅兵表示,今年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武侯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2019年“頭號工程”,制定“1+11”政策體系(1個實施方案+11個配套行動計劃),出臺多條改革措施,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增強投資吸引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下一步,武侯區將在鞏固提升營商環境1.0改革的基礎上,在強化政策落實、提升要素保障水平、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優化政務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方面重點發力,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從企業的需求側和政府的供給側雙向著力,全面實施營商環境2.0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增強投資吸引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更多維度、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全面塑造武侯營商環境的綜合優勢和特色亮點。
武侯亮點
推出主題式審批服務。武侯區目前推出104個“主題式”審批服務,將“開餐館”“辦學校”等辦事主題涉及的工商、稅務等部門的所需材料、環節進行整合。材料能省則省,環節能優盡優。同時,該區創新推出“微信排號”“支付寶辦政事”,向所有街道投放政務服務一體機,讓群眾辦事更加方便。目前,武侯區已經做到了工商執照3小時出證,企業開辦最快6小時辦結,1105個事項最多跑一次,占全部事項的100%。
營造國際化環境。武侯區高標準建設打造桐梓林“鄰里中心”國際化社區品牌,啟動建設望江路國際化社區。其中,在桐梓林鄰里中心,建成全市第一個、全國第三個境外人員“一站式”服務點位,提供工作許可、簽證辦理、教育醫療等服務,目前累計服務近2000人次;建立“成都諸葛國際人才俱樂部”,入駐美國、英國、歐盟等的知名國際商會16家,開展“HR你來我往”系列活動,搭建國際人才與全市重點產業精準對接橋梁。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在減稅降費工作中,武侯區一方面為確保納稅人“最多跑一次”,推廣“非接觸式”辦稅和“蓉票兒”電子普票開具系統,實現納稅服務“全程網上辦”“最多跑一次”;另一方面采取“由點及面、全員覆蓋”的模式,組織全區業務人員對各類減稅降費政策及時開展解讀培訓,確保工作人員應會盡會。今年以來,全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3萬余戶,各類市場主體達到26.9萬余戶。
重點在組織領導和服務保障上下功夫、找抓手。武侯的路徑是——從全區企業服務領域內具有代表性的中介、咨詢、顧問服務機構中,篩選可提供招商引資、投融資對接、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等專業服務的22家企業,組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聯盟”,為企業提供發展規劃、風險規避指引等服務保障;從區級有關部門和各街道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挑選20名擅長外語并精通業務的骨干,組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隊”,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政策咨詢等服務保障;發放“公示卡”,將“服務聯盟”“服務隊”“11個配套行動計劃”制訂部門和行政審批中心有關聯絡人、聯系電話、服務事項等相關內容,匯編成冊并形成“公示卡”,發放轄區企業和街道,提供精準周到的服務保障。堅持服務企業“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武侯區一直在努力。
本報記者 粟新林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