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大動作發育落后了嗎?0-1歲寶寶大動作發育表了解一下
A媽媽問:寶寶2個月了,在大動作方面應該注意些什么呢?B奶爸問:10個月大的寶寶喜歡自己扶站,要緊嗎?C婆婆問:寶寶已經6個月,坐的一點都不穩,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D姑姑問:4個月的寶寶只會趴著不會翻身,發育是落后了嗎?.......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那么今天,就來講講關于寶寶大運動發育的問題。
老話說:一舉頭,二舉胸,如果寶寶滿1個月,在俯臥的情況下可以有抬頭的動作。
兩次喂奶中間,讓寶寶俯臥。可以輕輕撫摸寶寶的背部,同時用小鈴鐺或者撥浪鼓逗引寶寶。
滿2個月的寶寶,在大動作方面又有了些進步,除了可以抬頭之外,還能在抬頭的同時離開地面/床面,寶寶的視野更開闊,同時頸部的張力也更強。
爸爸媽媽在這個月齡段,可以買一些色彩豐富、觸感良好、同時能發出聲響的小玩具,例如搖鈴等,讓寶寶握在手里,感受一下「抓握」。
但是有不少爸爸媽媽反映,有些3月齡的寶寶還是不會很好的抬頭,一般來說有兩種原因:
對于4個月的寶寶來說,大動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確,爸爸媽媽可以繼續引導寶寶翻身,為將來的爬行做好準備。
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身側放一個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時 ,你可握住寶寶一側的手,寶寶自然而然就握著你的手,做出翻身動作,并由仰臥到側臥再到俯臥。
有些寶寶滿5個月開始,就不滿足于僅僅趴著,會有坐起來的,但對于剛剛5個月的小寶寶來說,坐的太久會對脊柱造成。
因此,爸爸媽媽可以控制寶寶「坐」的時間,同時多安排拉坐、趴著抬頭,從而緩解寶寶「想坐」的心情。
5月齡的寶寶,手部力量有所增強,可以將抓握的物品從棍狀的搖鈴等換成易于抓握的。
寶寶進入6月齡,除了可以添加輔食之外,大動作也有突破性的「進展」,從躺、趴變成了坐,但剛開始,還需要爸爸媽媽在一旁,或者幫助扶坐。
另外要提醒各位家長,這個階段如果有坐不穩的情況是正常的,沒有其它不適的話爸爸媽媽不用過于擔心。
當寶寶7個月后,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趴著的情況下,將大手抵住寶寶的小腳,看看寶寶是否有爬行的。
和7月齡不同,已經滿8個月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適當的調高要求,雖然不強制寶寶離地爬行,但也應該鼓勵寶寶盡可能的匍匐爬行,一來可以鍛煉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二來也可以為之后的爬行做好準備。
這個時候,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離寶寶更遠的地方并鼓勵寶寶往前爬行、取物,在爬行中抬起頭頸,可以鍛煉頸部的肌肉。
同時胸腹部離地,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也鍛煉了胸、腰、腹、背與四肢的肌肉,不但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和韌帶靈活,更為站立、行走打下基礎。
如果已經10個月的寶寶還不會爬行,一來可能是平時訓練的太少,二來可能是神經或者肌肉發育出現了問題,可以帶寶寶去兒科醫生處咨詢。
10個月的寶寶經過了前幾個月的爬行訓練,下肢力量及肌肉都已經發育的比較好了。這個時候,寶寶會借助外力慢慢自行站起。
如果寶寶還不可以自行扶站,爸爸媽媽也不用太過擔心,大動作的發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繼續引導寶寶多多爬行。
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走產生了興趣,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爸爸媽媽可以多給寶寶扶走。
如果不會扶走,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寶寶會站,同時能平衡身體自主的晃動,也屬于大動作發育正常。
在寶寶學會扶站、扶走之后,就可以逐漸開始嘗試獨走幾步,當然,助步小推車(不是學步車)也是很好的幫手,可以增加寶寶學習走的興趣。
最后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長,每個寶寶的個體化差異非常明顯,有的寶寶1歲已經會走,有的寶寶要等到1歲半才敢跨出那一步,每個寶寶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運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