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教師資格考點:小學初中高中學段心理發(fā)展特點有什么不同?
我國心理學家通常按照個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點和主導活動,將個體心理發(fā)展劃分為8個階段,即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歲~11、12歲)、少年期(11、12歲~14、15歲)、青年期(14、15歲~25歲)、成年期(25~65歲)、老年期(65歲以后)。
又稱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fā)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fā)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
(1)學習開始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通過識字、閱讀和寫作,小學生從口頭言語逐步過渡到書面言語;
(2)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時的抽象邏輯思維仍須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5)盡管小學生的認識與行為容易脫節(jié),但對概念的認識已從直觀具體的、比較膚淺的認識逐步過渡到比較抽象的、比較本質(zhì)的認識,并開始從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一來評價行為。
這一時期是指11、12歲到14、15歲,大致相當于初中階段。又稱學齡中期,這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
(2)少年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并出現(xiàn)思維,但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
(5)開始關心自己和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同齡的交往和認同大大增強,社會高級情感迅速發(fā)展;
(6)行為更加自覺,能通過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倫理原則,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動,但因控制力不強,常出現(xiàn)前后自相矛盾的行為。
青年初期是指14、15歲~17、18歲的時期,相當于高中時期。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接近的時期。
(1)他們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邏輯思維已從“經(jīng)驗型”向“理論型”,開始出現(xiàn)辯證思維;
(2)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與人生觀相聯(lián)系的情感,感、感與美感都有了深刻的發(fā)展;
(3)能比較客觀地看待,形成的意識,但是理想的與現(xiàn)實的仍面臨著的危機,肯定與否定常發(fā)生沖突;
- 標簽:0~1歲發(fā)展的特點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