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床掛不動的玩具1歲寶寶看久了成對眼
新聞軍事文化歷史體育NBA視頻娛談財經世相科技汽車房產時尚健康教育母嬰旅游美食星座
昨天上午10點多鐘,1歲2個月的棟棟被媽媽抱著,到醫院陪遠房的爺爺看病。爺爺的眼睛充血一個多月了,醫生在替爺爺檢查完之后,順便瞄到了棟棟,醫生說:“這個孩子的眼睛好像不太對勁耶。”順著醫生的目光,媽媽這才仔細地看了看棟棟的眼睛:左眼的瞳孔幾乎和鼻梁方向靠在了一起。媽媽心里當時就咯噔了一下:“對眼!”
“我平時是覺得有點不對頭,但是又沒怎么仔細看,怎么就成了對眼了嘛。”媽媽發現孩子的眼睛一看東西,左邊的那個瞳孔老是喜歡往右邊靠,但是因為孩子的瞳孔比較大,所以也沒有特別在意。后來,醫生為棟棟進行了眼科的檢查,最后診斷為“內斜視”。
“內斜視”俗稱“對眼”。醫生告訴棟棟媽說,人的眼部有六塊小肌肉,這些肌肉指揮著眼球的運動,而寶寶眼內斜是因為六塊小肌肉中的某兩塊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力量發展不均衡而導致。
新橋醫院眼科醫生廖瓊給棟棟媽解釋了“對眼”的成因以后,棟棟媽開始反思,到底是哪里造成了孩子的眼病。想了想,她問:“小時候,他的嬰兒床上右邊掛的玩具,是不是有影響呢?”“如果你不換方向,長期在右邊掛著,孩子長時間地注視右邊,當然容易引起孩子的斜視了。”廖瓊醫生說,年輕媽媽圖方便喜歡在搖籃的上方,掛一個不動的玩具來逗孩子,由于距嬰兒的眼睛很近,孩子較長時間注視,眼球不動,因此,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形成對眼。
醫生:搖籃擺設玩具,應在1.5米外,并多擺幾件,讓嬰兒的眼珠不斷轉動。嬰兒在搖籃的時間不能太長,大人應過一段時間就將嬰兒抱起來,讓孩子能看到周圍的事物,以增加嬰兒的眼球轉動頻率。
在醫生的下,棟棟媽又想起,棟棟的床剛好右邊靠著窗戶,怪不得小時候棟棟老是喜歡朝右側睡。廖醫生說爸爸媽媽要注意變換小孩睡眠的體位,使光線投射方向能夠經常改變,今天頭睡左邊,明天頭睡右邊,注意調換,這樣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經常只轉向一側,從而避免形成單側的對眼。
醫生:經常給孩子換體位,并注意嬰兒床位與玩具或家里小燈光的距離,防止孩子兩眼經常注視近物。
“為什么孩子小時候我感覺他的眼睛就是這樣的呢?”棟棟媽媽翻出手機里孩子才出生不久的照片來看,發現棟棟的眼睛兩只都有點“對”。醫生解釋說,嬰兒在出生最初幾個月內,調節眼球活動的一些肌肉發育還不完善,雙眼的共同協調運動能力較差,而嬰兒喜歡用深沉和目不轉睛的凝視來觀察周圍事物或與父母親人交流。再加上嬰兒時期嬰兒的鼻骨未能發育,兩眼距離較近,所以視覺上感覺寶寶好像是“對眼”,其實,這對于大多數嬰兒來說,屬于暫時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再隔幾個月后嬰兒雙眼的共同注視能力就可以發育良好,因此,家長這時候沒必要緊張。
當浮層化現象嚴重時,我們遇到的挑戰是,出的主意沒有太大實操價值,從事實際操作的人…
恒大與拜仁這場比賽太有價值,展現了自己,也終于真刀真槍下看清了自己,更成為一把標尺…
人的生命本無意義,是學習和實踐賦予了它意義。應該把學習作為人生的習慣和。
幸福是什么?當你功成名就時,發現成功不會讓你幸福,和人分享才會。當你賺到很多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