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案數量同比增50倍 可轉債融資升溫
作為混合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可轉債融資成為上市公司的“新寵”。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11日,今年以來披露可轉債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1家,較去年同期增長50倍。由于可轉債打破了抑制并購市場活力的鎖價問題,可轉債被引入重組的案例也增多。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應注意部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融資動機不純等問題。
可轉債融資陣營擴容
百達精工、博威合金在6月11日均披露可轉債預案,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可轉債融資陣營再擴容。
百達精工披露的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顯示,該公司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2.8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博威合金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12億元的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增加的情形。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預案公告日、董事會預案為基準進行統計,自今年1月1日至6月11日,有可轉債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數量為51家,包括神州高鐵、沃特股份、新天藥業等。去年同期,兩市僅有國機汽車一家上市公司披露過可轉債預案進行融資。經計算,截至6月11日,今年以來計劃可轉債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去年同期同比增50倍。
整體來看,今年披露可轉債預案的51家上市公司合計發行規模約708.31億元。具體來看,發行規模在10億元(含1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有20家,8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規模在20億元以上,其中中國交建的發行規模超過百億元,也是今年以來發行可轉債融資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緊隨其后的是東方財富、國投資本,2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規模位列第二、第三位,對應的發行規模分別為73億元、45億元。除了未明確發行規模的上市公司外,目前中京電子是發行規模最小的上市公司,對應的數額為2700萬元。
多為加碼主業或“補流”
從融資用途上看,多公司用于發展主業或者補充流動資金。
據公告,百達精工募集的2.8億元資金用于年產1億件高效節能壓縮機新材料核心零部件項目,博威合金募集12億元用于年產5萬噸特殊合金帶材項目。
除了用于主業發展,多公司募集資金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新天藥業、東方財富、美聯新材等均存在該情形。據新天藥業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顯示,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730萬元,其中5317.61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美聯新材募集的2.5億元中,擬將74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相比之下,東方財富補充流動資金數額最大。5月30日,東方財富披露2019年度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顯示,此次可轉債發行總額不超過73億元(含73億元),具體發行規模由公司股東大會授權公司董事會(或由董事會授權的人士)在上述額度范圍內確定,可轉債每張面值100元。東方財富表示,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補充東方財富證券的營運資金。
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可轉債被引入重組。溫氏股份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向36名自然人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收購持有的京海禽業80%股權。同時,溫氏股份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或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針對前述事宜的進展情況,溫氏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最新的進展就是前幾天披露的預案”。
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表示,可轉債打破了抑制并購市場活力的鎖價問題,而且機制更靈活,便于進一步激發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活力。
受困融資渠道收窄
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作為混合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可轉債集股權和債權融資于一體,具有融資和避險的雙重功能。今年以來我國可轉債融資升溫的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的收窄。
潘向東認為,雖然近期監管層通過多種形式推動定增市場回暖,但是可轉債作為靈活的創新工具,打開了上司公司再融資的想象空間。潘向東進一步指出,可轉債發行機制靈活,只要上市公司滿足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不少于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凈資產規模不足15億元的必須提供擔保等就可以發行可轉債。
潘向東補充道:“目前我國對可轉債發行進行了政策調整,將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這樣可轉債發行就解決了大規模資金凍結問題,具備監管審批簡單、手續便利,融資成本低,發行成功率高等優勢,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不受再融資新規約束,相關審批和通過容易,通過可轉債融資越來越受到上市公司青睞。”
王劍輝表示,可轉債發行利率相對較低,可有效降低發行人融資成本。可轉債的利率一般比銀行存款、普通公司債券低。有數據顯示,以發行10億元可轉債為例,每年在利息支付上,比發行公司債券約減少2500多萬元,比銀行借款減少近4700萬元。
潘向東亦表示,我國可轉債存在定價效率不高,部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融資動機不純,融資盲目跟風,缺乏風險意識,可轉債整體融資規模不大,行業分布不均,可轉債發行條款過于雷同,設計不夠合理,信息披露不完善,募集的資金短期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我國可轉債市場,完善可轉債發行法律法規制度,這樣才有助于推動可轉債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資工具。北京商報記者 劉鳳茹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