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歲幼兒體質最棒
編者按:《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11月25日發布。本次監測涉及31個省區市1767個單位的223124人,涵蓋3至6歲、20歲至59歲、60至69歲等多個年齡段。為使讀者更加深入了解該公報涉及的內容,本報從今天開始,陸續推出《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解讀。
《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百分比為89.6%,3至6歲幼兒達到“合格”等級以上的為93.6%,20至39歲成年人為89.0%,40至59歲成年人為88.1%,60至69歲老年人為87.1%。2014年的“國民體質綜合指數”為100.54,3至6歲幼兒為102.65,20至39歲成年人為101.45,40至59成年人為99.77,60至69歲老年人為99.00。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國民體質達標率,還是國民體質綜合指數,3至6歲幼兒年齡段均是最高的。
幼兒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體質與健康水平關系國家的發展與壯大。幼兒期是一生體質水平形成的關鍵期,對后的體質水平有重要影響。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歡認為,及時了解孩子們的體質特點及其發展規律對科學指導幼兒健身、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歡介紹,自2000年開始,我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在這4次國民體質監測對象中都涵蓋了3至6歲的幼兒。本次體質監測結果表明,幼兒體質總體水平呈增長趨勢。其中身體形態指標的增長最明顯,6歲幼兒身高5年來增長了1厘米,體重增長了0.5公斤, 胸圍的增長接近1厘米。
王歡認為,幼兒身體形態的增長主要與營養狀況改善、生長發育水平提高有關。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營養意識的增強,幼兒身體橫向和縱向充實度的增長趨勢將持續一段時期。
當幼兒越長越高、越長越壯時,身體素質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公報的監測數據顯示,幼兒的身體素質發展呈現“不均衡”特點。與2010年相比較,2014年3至6歲男性幼兒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雙腳連續跳、立定跳遠、體重、胸圍、身高、坐高、坐位體前屈等指標有所增長,網球擲遠、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標有所降低。3至6歲女性幼兒的皮褶厚度、雙腳連續跳、立定跳遠、體重、胸圍、網球擲遠、身高、坐高、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標有所增長,坐位體前屈指標降低。
可以看出,男孩下肢力量(立定跳遠和雙腳連續跳成績)增加的同時上肢力量(網球擲遠成績)在下降、平衡能力也在下降;而女孩多數素質指標增長的同時柔韌性在下降。王歡分析,由此看來,幼兒各項身體素質并沒有隨著身體形態的提高而全面提升,在體形變得高壯的同時一些身體素質指標卻在下降。這可能與靜態娛樂方式的普及、幼兒戶外活動種類不夠多樣有關。
針對幼兒身體素質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王歡幼兒的老師和家長們在日常活動中豐富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內容和種類,增加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的系統性、科學性,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和體質均衡發展、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