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孩子能全達標嗎
新聞軍事文化歷史體育NBA視頻娛談財經世相科技汽車房產時尚健康教育母嬰旅游美食星座
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6歲學會接受不同意見15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設定了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成長的“階梯”狀標準。對于《指南》的出臺,有人贊同,但也有人認為不該給孩子設定條條框框,應該讓其發展。
相關專家表示,通過這部《指南》可有效轉變的教育觀念,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以及“拔苗助長”式教學現狀。
“現在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幼兒老師都表示出擔憂。
家住方家欄附近的甜甜今年剛滿4歲,每天都在幼兒園學習識字和算數。“孩子現在已經會30以內的加減了。 ”梁女士開心地說,正常這個年齡的孩子會10以內的加減就不錯了,自己孩子在識字或算數方面強于別人家的孩子,覺得家長臉上也有光。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或是比較會算數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或數學會領先其他孩子,但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他孩子持平了。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公辦幼兒園相對規范,課堂中以活動、游戲、實踐為主,但一些民辦幼兒園,尤其是小“家托”,“小學化”傾向相對明顯。
《指南》一經公布,便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熱議,有網友質疑,“幾歲的孩子,他能做到嗎?”對于網友的質疑,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15日作出回應,“《指南》提供的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及典型表現是家長和教師了解幼兒的參照,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不能為追求達標而對幼兒進行強化訓練。”
這位負責人表示,教育部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這部《指南》有效轉變的教育觀念,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要從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角度,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協調發展,絕不能片面強調和追求幼兒在某一方面和幾個方面的發展。”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虞永平教授稱,“這個指南蠻好的。”虞教授表示,此前,教育部并沒有過此類的指導。
而對于“3歲孩子不跟陌生人走、4歲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早期教育專家、家庭教育書籍《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作者周令瑜表示,“其實,孩子是能做到的,只是看父母如何來培養了。 ”
周令瑜分析,之所以網上出現很多質疑的聲音,“那是因為網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正常的3歲孩子已經很聰明了。 ”
對于如何培養孩子聽取別人的意見,周令瑜舉例,“比如說孩子要什么東西,媽媽沒給,孩子就打媽媽,這時媽媽要做的不是呵斥,也不是,而是靜下心來跟孩子交流,要告訴孩子,被人打了,會痛,這樣他就會記住。 ”
在沈陽做了多年幼教工作的那偉強評價說,“出發點是好的,因為現在很多家長自己也不明白如何來教育孩子,是一個不錯的指導。”
在具體的執行中,那偉強提示,“沒必要生搬硬套,實際操作上要稍微注意點。”因為不同區域、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同,各個地方教育水平的不同,教育孩子也得看情況,“比如指南讓孩子每天戶外2小時,農村的孩子很多時候都在戶外,而城市的孩子就比不上。而農村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的關愛就比不上城市的孩子”
從事多年幼教工作,剛從蒲公英幼兒園退休的徐園長認為,“這個指南還是有亮點的,比如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就說明國家更加重視傳統美德的教育了,這也是國家教育以后努力的方向。” 記者 衛嵐 陳志強
網友“xiaoV”:那么小的孩子在成長階段根本不需要標準,不需要條條框框,就應該發展。
網友 “禾苗-茁壯”:4歲的孩子剛剛建立的概念,正在初探和他人的區別,這時候孩子怎么會體諒父母呢?
在身心狀況的標準中,《指南》對三個年齡階段設定了不同的身高體重標準,比如3到4歲的男孩身高要達到94.9-111.7厘米,體重達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達到94.1-111.3厘米,體重達到12.3-21.5公斤。
如何讓孩子能達到這樣的標準,在教育中指出,首先要為幼兒提供多樣化、均衡搭配的食物,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還要注意提醒幼兒養成正確的體態,每年為幼兒進行體檢。
當浮層化現象嚴重時,我們遇到的挑戰是,出的主意沒有太大實操價值,從事實際操作的人…
恒大與拜仁這場比賽太有價值,展現了自己,也終于真刀真槍下看清了自己,更成為一把標尺…
人的生命本無意義,是學習和實踐賦予了它意義。應該把學習作為人生的習慣和。
幸福是什么?當你功成名就時,發現成功不會讓你幸福,和人分享才會。當你賺到很多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