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湖
本次活動由組長楊士芳老師引領,主要研讀《如何利用指南觀察和了解幼兒》章節,具體分為三個版塊,分別是組員朗讀、分享和梳理提煉。
首先組員們依次朗讀了《如何利用指南觀察和了解幼兒》章節中自己認為最經典的段落。名師們都著認真學習的態度,臺上朗讀的老師重點明確,關鍵句、關鍵詞凸顯,的老師們專注傾聽,并不時劃重點做筆記。
接著是分享環節,名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紀玉勤、惠和時群峰老師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就“日常中如何全面觀察、完整了解兒童”作了剖析,并羅列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比如:以餅圖的形式記錄觀察、進行有計劃和持續性的觀察、將記錄和評價分開以客觀性等等。程曉珍、金律民老師關注到目前教師們在觀察、記錄方面的瓶頸問題,如“教師們的觀察記錄缺少理論支持”;“教師的需要與觀察往往無法對接,導致觀察價值缺失”等等,這些問題引發了名師們的深層思考,也將成為接下去研究的方向。郭亞娟老師從兒童的立場出發,解析如何積極地看待幼兒的每一點進步,她引用了一個小故事,生動地講述了利用積極的語言去引導兒童而帶來的巨大轉變。
第三環節是梳理和提煉,由陳秋蕾和張葉兩位名師進行導讀。陳秋蕾老師進行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中的語言領域進行導讀。她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語言領域的內容和目標進行了梳理,并將三個年齡段的發展進行羅列,從聽→說→讀→寫,整個導讀脈絡清晰,幫助老師們將《指南》放到心中,用《指南》引領行動。張葉老師從案例入手,整體梳理《如何利用指南觀察和了解幼兒》章節,她以關鍵要點為支架,挖掘細節中的文字進行解讀,同時結合一些案例進行分析,使得整個導讀張弛有度,淺入深出。
活動最后,楊士芳老師提出三個殷切希望:一是老師們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作為必備書的工具書,理論指導書。二是要運用《指南》指導自己的實踐,思考如何實現《指南》中的理想狀態。三是要去觀察分析幼兒的發展狀態,據此調整教育,使其最大化符合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特點。
本次活動從書面知識→自身→引領提升,呈現了梯度的學習模式,實現了名師們的自學與互學,促進了名師的專業化成長!
主辦:平湖市委 平湖市人民 承辦:平湖市電子政務辦公室 協辦:平湖市電信局 平湖市 嘉興日平湖分社
- 標簽:3 6歲兒童發展指南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