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union財商教育:3-6歲孩子需掌握的財經素養
羅伯特清琦說“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的知識,那么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時代一直在變,在去貨幣化的今天,財富對于孩子來說已經逐漸成為一組數字的象征,更易帶來財富觀念的缺失。在國外,孩子從小就會被良好的財富觀念,讓他們從小就學會賺錢、花錢、理財,從而有效避免孩子揮霍。
美國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他們深知理財能力直接影響人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所以,美國父母早早讓孩子學會自立、勤奮與的關系,鼓勵孩子通過正當的手段、工作掙錢,他們把這項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有錢,也讓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族里,也應該有工作的和社會責任感。
作為發達國家,英國人花錢并不大手大腳,他們認為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這源于他們從幼兒起就開始的理財教育:5~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來源和使用目的;7~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11~14歲的學生要學會處理花費和儲蓄關系;14~16歲的學生要學習進行預算。這種教育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財富觀念,避免孩子養成揮霍浪費的習慣。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孩子漸漸長大后,日本家長會要求孩子準備一本賬本,用于記錄每個月零用錢收支情況。使孩子生活在一種具有強烈理財意識的氛圍之中,逐漸形成了善于理財的品質和能力。
“財經素養教育”在許多發達國家已成為必修課。2012年開始,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測評中將“財經素養”作為評價學生素質的重要一項。那3-6歲孩子需掌握哪些“財經素養”呢?
2)和孩子在居所附近散步或到市中心走走,給孩子指出正在工作著的人,例如公交車司機或;
3)向孩子解釋,有的人自己做生意,例如開服裝店或餐館,這類人被稱作企業家;
1)當孩子在排隊輪候玩秋千,或正盼望著最喜愛的節日到來時,提醒孩子,有時候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不得不等待;
2)找來三個玻璃罐(或金屬罐),一個標上“存錢”,一個標上“支出”,還有一個標上“分享”;
3)孩子把TA自己的錢放一部分進“存錢”罐,當錢存夠了,就可以用來買玩具和自己喜歡的東西。
1)外出購物時,給孩子指出基本的必需品,例如食物和衣物,然后叫孩子描述她想要但不是必須的物品;
2)談談你們家是如何決定什么要買,什么可以不買;哪一個更重要,買曲奇餅還是新鮮水果?買汽水還是牛奶?
3)畫一個圓,把這個圓分成食物、租房(或房貸)、衣物和“非必需品”等幾個部分,這樣可以向孩子表明家里有好些地方需要花錢。
財富是我們生活品質的保障,而良好的財富觀更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它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對于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家庭,我們更應該從小給孩子樹立長遠的財富觀念,避免孩子揮霍浪費。
BBunion作為性格教育領導品牌,專注兒童性格與思維教育,注重孩子情財商培養。BBunion財商課程培養核心:
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在購物前與孩子討論要買什么,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在實際購物中他們了解商品的成分、質地和價格,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懂得取舍。
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如何避免孩子亂花錢?鼓勵孩子記賬培養數字觀念,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花費情形,懂得抵抗購買,學會聰明消費,對于日后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很有幫助。
除了孩子合理地花錢,還需要試著告訴孩子一些普及性的金融知識,做一些簡單的投資。讓孩子體會到延遲享受的成就感和儲蓄的收益,養成節儉并有計劃的消費習慣,學會儲蓄。儲蓄賬戶,是激發孩子們理財興趣的第一步。
了解更多兒童財商教育及其他早教資訊,可前往BBunion網站或全國各中心現場咨詢,我們期待與您和寶貝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