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媽咪寶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篇
作為家長您知道3至6歲寶寶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嗎?
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中國教育部網站2012年10月15日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至4歲、4至5歲、5至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個目標。同時,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共87條教育。
《指南》在語言領域強調重點培養幼兒的口語交流能力,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以及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在科學領域強調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注重在生活和游戲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數量關系、形狀與空間關系,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指南》著重強調了要充分認識生活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不應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等先進教育。
近年來,小學擇校現象和入學考試問題屢禁不止,最終的是幼兒的童年快樂和身心健康。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強調,《指南》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不能簡單地對照指標評判幼兒,更不能將《指南》作為分領域訓練的“清單”,為追求“達標”而對幼兒進行強化訓練。廣大家長要切實轉變觀念,自覺抵制各種違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
《媽咪寶貝》將從今天開始為家長朋友全面介紹《指南》的內容,供家長朋友學習參考,請您持續關注!
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煉,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能力,形成使其終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的精心和照顧,但不宜過度和包辦代替,以免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性的發展。
注:身高和體重數據來源:《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兒童生長標準》4、5、6周歲兒童身高和體重的參考數據。
●參照《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為幼兒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樣化的食物,均衡搭配。
2.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午睡時間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季節的變化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
●提醒幼兒要保持正確的站、坐、走姿勢;發現有八字腳、羅圈腿、駝背等骨骼發育異常的情況,應及時就醫矯治。
●桌、椅和床要合適。椅子的高度以幼兒寫畫時雙腳能自然著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狀為宜;桌子的高度以寫畫時身體能坐直,不駝背、不聳肩為宜;床不宜過軟。
1.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 2.有比較強烈情緒反應時,能在提醒下逐漸平靜下來。
●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注意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為幼兒做出榜樣。如生氣時不亂發脾氣,不遷怒于人。
●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等其平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
●氣溫過熱或過冷的季節或地區應因地制宜,選擇溫度適當的時間段開展戶外活動,也可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減少活動的時間。
2.經常與幼兒玩拉手轉圈、秋千、轉椅等游戲活動,讓幼兒適應輕微的擺動、顛簸、旋轉,促進其平衡機能的發展。
●注意觀察幼兒在新中的飲食、睡眠、游戲等方面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
●經常帶幼兒接觸不同的人際,如參加親戚朋友,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兒較快適應新的人際關系。
4.結合活動內容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能力。
1.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勵幼兒下來,不怕累。
●提供畫筆、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廢舊材料和常見物品,讓幼兒進行畫、剪、折、粘等美工活動。
●引導幼兒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發展其手的動作。如自己用筷子吃飯、扣扣子,幫助家人擇菜葉、做面食等。
●幼兒園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動區時,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與制作活動。
●為幼兒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動材料要足夠大,材質要安全,以免造成異物進入氣管、鉛中毒等。提供幼兒用安全剪刀。
1.在提醒下,按時睡覺和起床,并能午睡。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3.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3.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
5.知道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20分鐘。
2.能主動參加體育活動。 3.吃東西時細嚼慢咽。 4.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5.主動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30分鐘。
1.讓幼兒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時進餐、吃好早餐等。
●幫助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引導他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
●和幼兒一起觀看體育比賽或有關體育賽事的電視節目,培養他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1.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
2.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的正確方法。
3.在公共場所走失時,能向或有關人員說出自己和家長的名字、電話號碼等簡單信息。
1.知道在公共場合不遠離的視線.認識常見的安全標志,能遵守安全規則。
●要把熱水瓶、藥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兒夠不到的地方;陽臺或窗臺要有安全措施;要使用安全的電源插座等。
●在公共場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兒;幼兒乘車、乘電梯時要有陪伴;不把幼兒單獨留在家里或汽車里等。
●外出時,提醒幼兒要緊跟,不遠離的視線,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在河邊和馬邊玩耍;要遵守交通規則等。
●幫助幼兒了解周圍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的事。如不動熱水壺,不玩火柴或打火機,不摸電源插座,不攀爬窗戶或陽臺等。
●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識,如:小心觸電、小心有毒、下河游泳、緊急出口等。
●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向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時,知道要撥打110、120、119等求救電話。
●可利用圖書、音像等材料對幼兒進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運用游戲方式模擬。
- 標簽:3—6歲兒童發展指南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