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村教師感言:再過十年,農村將無學生可教!無奈卻很現實!
農村向來以學生多,學校少而為民眾感嘆,記得七八十年代,農村每個家庭有2個孩子的都是少數,基本3個孩子以上,那時流傳人多力量大,干活快,到了上學的年齡,同齡孩子特別多,五個一組十個一群的跑著去上學,可學校并不是很多,好多都是幾個村子才有一所學校,且學校多為一些宿舍樓改造,壓根沒有院墻,清一色的土房子,連課桌椅也是自備。雖然學校少,但也不用連夜排隊報名,只要年齡夠接收條件,開學后每個班級基本滿滿當當的。
隨著社會的變遷,農村學校土房子逐漸變成了高樓,下課鈴由鐵棒擊打變成電鈴,儀器儀表越來越全,教學條件越來越好,可學校的學生卻越來越少,有的班級甚至只有個位數學生,難道農村沒有適齡兒童上學了嗎?可反觀城市學校,不僅每所學校限制學區范圍,而且報名也要連夜排隊,每到報名時間,城市學校門口排隊報名的家長不亞于節假日買火車票,更有甚者還有黃牛黨收費占位,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那到底什么原因導致農村學校無生源,而城市卻生滿為患,不得不擴班加生?我想一方面是農村教育雖然相對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對比城市學校,資源相差不是一點點,而且農村現在也都基本一個孩子,農村父母逐漸認識教育的重要性,苦誰不能苦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免得老來又像自己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活,但凡有條件的都要把孩子送到城市上學,哪怕一些高價私立學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村面子問題,誰家孩子到城市上學了,自家的沒去,見面面子上過不去,感覺生活不如人家,哪怕砸鍋賣鐵、求助不走動的遠方親戚,也要把孩子送到城市去上。而農村學校一到開學時間,生源極度不足,老師都無生可教,有的學校不得不親自下訪到學生家中做思想工作,以期挽留幾個學生留在農村上學。這也沒辦法的辦法,不然農村學生上學會更少,總不能一個老師教幾個學生吧?
農村學校數量最近幾年縮減合并的厲害,好多相近的學校都合并一起了,可生源仍是嚴重不足,隨著農村家長對教育認知的提高,把孩子送到城市讀書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留在農村上學的大多是個人家庭因素實屬無奈。一位農村老教師感言再過十年,農村將無學生可教。雖悲觀倒也現實,但也許到了那時,農村城市已經不分界限了,教育資源均衡分布,也不存在農村與城市學校之分了,你們說呢?
- 標簽:奧巴馬訪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