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寶媽知識點……
新生兒的大腦外形已與大腦的形狀一樣,也具備了大腦的基本結構,但是重量僅約有腦重的25%,所以在功能上還遠遠比不上。
新生兒剛生下來時,不會說話、不會自動活動,這些都是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的表現。 新生兒大腦的發育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大腦發育,避免不利因素(如遺傳、、教育、營養與疾病等)對孩子大腦發育的影響。在優生的基礎上,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提供充足的營養,促使孩子的大腦健康發育。
凡是胎齡滿37周至42周出生,出生時體重超過2500克,身高超過45厘米的新生兒,為足月新生兒。如果胎齡已足,但體重不足2500克的,只能稱為未成熟兒,或足月小樣兒;胎齡滿28周到37周出生的新生兒,不論出生體重是多少,都稱為早產兒;胎齡滿42周出生的新生兒稱為過期產兒。平時說的新生兒一般是常足月產的嬰兒。
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身高在45~52厘米之間,頭圍為34厘米,胸圍約32厘米,坐高約33厘米,呼吸每分鐘40~60次,心率每分鐘140次左右。
嬰兒指1個月到1歲的孩子。嬰兒1歲時,腦的重量達到出生時的兩倍,達到腦重的50%,對于嬰兒來說,他們運動能力的發展也是腦部發育的重要指標。嬰兒最初階段的運動既沒規律,也不協調,以后隨著大腦皮層的發育、條件反射的建立,嬰兒逐漸掌握了各種新的運動形式和運動技巧。
新生兒只能注視眼前30厘米左右的地方,嬰兒1個月時,已經能夠“追視”,也就是能隨著物體移動自己的目光了。
如果媽媽抱著寶寶說話,他會盯著媽媽的臉看,如果媽媽轉動頭部,他也會隨著上下左右地轉移視線個月的嬰兒會轉動頭部,用目光追蹤物體,手腳的活動更加靈活,會主動伸手去摸看到的物品,會將臉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等,而且趴在床上時可短時間抬頭了。
嬰兒3個月左右(有的要到4~5個月大),漸漸能夠支撐自己的頭頸,并可以控制頸部動作。頭頸能豎起來之后,孩子就可以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或是眼睛看到的東西,與此同時,孩子也開始伸手去抓身邊的玩具,并順勢放到嘴里,他也會把小拳頭塞到嘴里啃,或是把手指伸到嘴里吸吮。
4個月的嬰兒逐漸能區分晝夜,白天玩耍的時間增多,夜晚睡眠時間增加,并且每一覺睡得時間更長。大多數4個月大的嬰兒頭頸已經可以豎起來了,趴著的時候頭抬得很高,而且可以持續一段時間。有人扶著腋下,他就可以坐穩。
5個月大的嬰兒,有的已經會翻身。翻身這個動作使孩子的運動范圍一下子擴大了不少,對寶寶來說是個嶄新而令人驚喜的體驗。寶寶如果不喜歡練翻身,也不用他。
從這個月起,寶寶會把小手伸向所有感興趣的東西,抓在手里又是搖又是敲,增加了很多主動性的動作。
6個月以后,有部分嬰兒不需要媽媽用手扶著腋下,就能坐一小會兒了。不過坐的時間很短,而且不時要彎著腰,或是兩手支撐著地板或床,有時還會失去平衡側翻或倒翻過去。在能夠獨坐之后,孩子就能通過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了。
7個月的嬰兒,智能漸漸發達,會認人了,看到爸爸媽媽或其他平時照顧他的家人,他會微笑,并開心地發出聲音,有時也會拍著巴掌,要大人抱。但是,當寶寶面對陌生人時,往往會顯得緊張。這說明寶寶開始認生了。
再往后,寶寶會不熟悉的人,不讓對方抱,總是往爸爸媽媽懷里鉆,甚至見到不常見面的爺爺奶奶時,寶寶也會大哭大鬧。
不過,寶寶這樣子,說明他們的發展很正常,在他們心里,開始明白爸爸媽媽、熟悉的家人與外人的區別了。
7個月的嬰兒,手活動更靈巧,任何他有興趣的東西,都會伸手去抓,也會握著玩具敲打桌子玩。絕大多數嬰兒從這個月起可以獨坐,同時由于手部運動能力發展得更好,寶寶可以自己坐著玩一會:拿起玩具,再放下,再拿起,如此重復。
絕大多數嬰兒8個月時,可以坐穩,有些寶寶還會爬了。寶寶的手指更靈活,能夠拿起細小物品了,雙手的協調性也更強,可輕松地把玩具從左手交到右手,也會伸手去扯衣服上的裝飾物、紐扣和帶子。
7~9個月這段時間,嬰兒的分析和綜合能力也有了發展,對新鮮的事物表示驚奇或興奮,對物體大小、形狀和距離有了一定的認識,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東西。寶寶看見媽媽會伸出手來要求抱,或指向所要去的地方,也可以自己玩一會兒。
10個月的嬰兒能夠站立一小會兒,扶著東西也能晃晃悠悠地走幾步。11個月的嬰兒可以拉著大人的手走。12個月的嬰兒基本上會走、會自己站起來,能彎腰拾東西。10~12個月這段時間,寶寶能記住許多物體的名字,但可能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能用拇指和食指對拿東西,并能從抽屜中取出玩具;會用手表示再見;會模仿動作,認人能力強,穿衣時可跟家長合作,聽指揮伸左手或右手;可自己抱著奶瓶喝牛奶,有的寶寶會用杯子喝水。
嬰兒動作的學習與熟練,需要的指導,適當訓練可以促進嬰兒的動作發育,如嬰兒的爬行經適當訓練,可以在會坐之前就學會。
但是,對嬰兒的訓練要合理,不要勉強,如果通過訓練方法勉強使嬰兒過早學坐、學站、學走,也是不合理的,這會導致嬰兒下肢發生畸形。
因此,嬰兒的動作需不需要來訓練,不該盲目下結論,而應該先獲得足夠的護理和養育知識,長期觀察嬰兒的動作及其他發育,然后再給出結論性意見。
幼兒2歲時,大腦重量約為1000克,已達到腦重的75%,大腦的絕大部分溝回均已明顯,神經細胞約140億個,并且不再增加;腦細胞之間的聯系日益復雜,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刺激大腦相應區域不斷增長,個體差異開始表現出來。
孩子出生后頭1~2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期。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孩子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經驗,錯過這個時期,就不能達到最好的狀態。
幼兒2~3歲時,大腦重量的增長明顯減慢,整整1年只增長100克,但大腦功能的發育卻比較快。那是因為腦內的神經纖維在這一年里迅速發展,在腦的各部分之間形成了復雜聯系。神經纖維的髓鞘化繼續進行,為幼兒的動作發育和心理發育提供了生理前提,使幼兒在分辨、思維、語言表達、肌肉動作的協調性等方面都有明顯長進。